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IPO雖然可以被卡,但在一個仍存在預期的市場中,資金不存在流失,只存在遞補。不要忘了國際資金的威力,地產企業會將香港股市作為融資主渠道,也許任志強會後悔沒有學潘石屹那麼靈活,也許中資大銀行最後會怨恨政府給外資行與中小銀行提供了機會,政府除非擋住境外上市、房地產基金等等融資渠道,實行資金封閉與市場封閉,否則,行政調控手段不過是利益重洗。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一篇第二章 時遠時近,開發商與政府在博弈(6)

如果樓市出現拐點(筆者並不認可這一結論,價未跌量先減,交易需求被暫時抑制,提高二次置業的融資成本相當於讓銀行得到了部分地產收益),在中國投資渠道匱乏的情況下,眾多的資金會把股市抬到不可思議的高位,就像“5·30”之後資金搶佔樓市一樣。

(2007…10…23)

地產股遭棄只是假象

有時我們眼見的事實未必是真相,當經濟邏輯與市場表現相背時,兩者遲早會走到一起。

2007年10月房地產公司似乎已經結束了順風順水的日子進入冰凍期,地產公司領頭大跌。這源於8月末的房貸新政,源於國土地資源部39號令對開發商囤地資金的緊縮,更源於甚囂塵上的物業稅試點空轉變實轉的傳言。與股市相比,房地產業更受政策影響,可以說是草木皆兵,因此投資地產股者常有火中取栗心態,一有風吹草動立即撤出,“以觀後效”。火上加油的是,據說在房地產政策曖昧之時,基金棄地產股另擇高枝。加息與保障房出臺的預期使中低收入階層選擇了觀望為上。

在高估值的情況下,股市收益達到兩倍的屈指可數,房地產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據統計,2007年以來上市房地產公司透過增發、配股等方式在內地市場合計融資已超過1100億元,之所以能以高價發行,說明投資者對於房地產市場強烈的認可,以及在通脹環境下對於稀缺的土地資源的追捧。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地產股也該到了喘口氣歇歇腳的時間。這不是民意否決房地產的勝利,也不是市場重新估值的結果,而是在房地產調控新政出臺之時的預期不穩的觀望心態,與股市恐慌心態綜合作用下的產物。

說地產股被投資者拋棄,此言尚早。不要說滬綜指躍上4000點之後,拉動的龍頭之一就是地產股,而此輪下跌同樣地產領先,說明地產股對股市的重要性。這不,23日下午股指稍有反彈,就有地產股的抄底資金進入,在淨資金注入量不大僅為億元的情況下,地產板塊的資金淨流入達到億元,排名第一。

實際上,市場早有先兆,一是主流資金參與地產板塊運作,不僅有東湖高新、渝開發、廣匯股份封於漲停板塊,而且大市值地產股如萬科、金融街、保利地產、中華企業、金地集團、陸家嘴紛紛上漲。地產龍頭股萬科、保利地產10月8日放量拉昇、隨後展開的兩週調整,23日突然發力,預示著地產板塊的上升空間已經再度開啟。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背反的情況?對於房地產暴利的道德憎厭不應該妨礙我們看到如下事實,即在人民幣處於升值壓力但無法大幅升值的情況下,地產板塊仍是主要獲利行業之一。人們雖然擔心房地產打壓政策,卻在投資理性的指引下不自覺地將目光轉向了地產股。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下加劇了資金與土地的稀缺性,越是實行嚴格的土地管制,擁有土地的房地產公司就越值錢,越是實行嚴格的房地產信貸管制,那些在資本市場融得巨資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就越是身價百倍,事實上,這不僅是一個“螺旋式上升過程”,還是一個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房地產資源壟斷集聚的過程,如果明年調整到位,房地產市場70%都由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中低價位住房佔據,那麼,剩下的30%的房地產市場份額將被大公司瓜分殆盡。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未來三年,龍頭地產開發上市公司都能夠實現30%以上的增長。

第一篇第二章 時遠時近,開發商與政府在博弈(7)

單純以一兩個月的房地產成交量下降來預期房地產進入下降通道的拐點是不謹慎的,也缺乏對以往歷史的尊重。事實上,每次新的調控政策出臺之後,都有房地產成交量下降、房價穩定一段時間的消化期,但是不論北京還是上海、成都,在經過了消化期之後,迎來的都是房價的半年增長30%以上的報復性上漲。原因就在於行政調控手段無法改變貨幣環境與宏觀趨勢,並使得市場資源加劇稀缺。房地產的短暫起伏往往與政策消化期同步,中國地產股要真的出現不可逆轉的下降,只能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