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量表上做出選擇。而具體領域滿意感則要求人們就生活中若干重要領域的滿意程度做出選擇。80年代以後,這種思路受到了廣泛的質疑,不少研究者開始嘗試構建多專案總體滿意感量表。

儘管半個多世紀以來,不同取向的研究者們共同推動了幸福感測量研究的發展,完成了一批被證實具有良好測量學特性、且廣為運用的幸福感量表。但總體看來,目前的幸福感測量研究狀況卻並不令人滿意。問題集中表現在:研究者們從各自固守的研究傳統出發對幸福感進行界定和測量,使得這一研究領域長期處於一種分化的狀態,“幸福感”這個術語被隨心所欲地解釋,大量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可比性,一些重要的結論基本無法得到驗證;由於沒有較為深入而系統的測量理論作支撐,許多幸福感量表編制研究給人們一種“無根感”;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開展的一些針對不同國家居民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結論尤其令人費解,人們有理由知道得出這些結論所依據的標準是什麼,但是研究者們卻往往很難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由此可見,幸福感測量的指標有待於整合,幸福感測量的研究方法有待於創新,幸福感測量中的文化差異無法迴避。

從中國的文化背景和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出發,編制一套適合當今中國居民的幸福感量表則顯得尤為迫切。從體驗論幸福感的觀點出發,我們提出了體驗論幸福感測量研究的思路:體驗論幸福感測量研究的著眼點在於幸福體驗的內容,即能夠引起幸福感的體驗物件;體驗論幸福感測量堅持實證主義與現象學相結合的方法論,強調充分發揮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雙主體”作用;體驗論幸福感測量研究所關注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心理現象,併力求使所開發的測量工具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具有普遍適用性。

三、哪些因素影響人們的幸福體驗

長期以來,人們總希望能夠找到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那麼,究竟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的幸福體驗呢?研究者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財富、人格、年齡、婚姻等因素與幸福感的關係上。古希臘七賢之一的梭倫,將“有中等財富”視為幸福應具備的5個要素之首。那麼,物質財富的多寡與人們的幸福體驗之間存在何種關係呢?心理學對收入與幸福感關係的研究主要是從國內和國際兩個層面展開的。從國內層面來看,對發達國家居民的研究大多證實,個人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達到了顯著性水平,但相關係數並不高。對法國、日本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國內居民收入與幸福感關係的一項跟蹤研究表明,儘管在最近50年來這些國家的居民收入有了迅猛的增長,但是幸福感水平卻相當穩定。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發現,在較為貧困的國家,個人收入與幸福感的相關較強。從國際間層面來看,不少研究發現,國家的富裕程度與國民的平均幸福感水平之間有著較強的相關性。由於這些跨文化研究比較的是大群體的平均幸福水平,因而尚不能直接反映出幸福感在個體水平的差異。但儘管如此,我們仍可從中看出經濟發展和財富積累與幸福社會之間的密切關係。

古希臘一位哲人曾經講過,“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那麼幸福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個人的人格決定的呢?就人格與環境對幸福感的影響孰輕孰重,研究者們的看法存在較大的分歧。先後出現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研究視角和理論解釋。早期研究者注重考察一些影響幸福感的外部客觀變數,如外部事件、生活情景等對幸福的影響。然而許多研究發現,外部的客觀變數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是較小的。外向性與積極情感相關顯著,而神經質則與消極情感顯著相關。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曾經假定,年齡可以作為預測幸福感的一種重要指標。在他們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幸福感會呈下降的趨勢。然而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研究,卻並沒有多少材料支援這一假設。相當多的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生活滿意感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有升高的趨勢。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往往根據年齡的變化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的期待與他們的實際感受更為吻合。也有一些研究顯示,年齡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並非如此平穩。一項針對英國和美國居民的大規模抽樣調查研究表明,年齡與幸福感之間存在U型曲線關係,U型的最低點在40歲左右。

婚姻生活往往被人們視為幸福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已被西方許多研究者反覆證實。在他們看來,因為有配偶所提供的社會支援,婚姻因素會有助於提高幸福感水平。有人甚至將已婚者和未婚者之間幸福體驗的差異比作“幸福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