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境的貪婪,財富不僅失去意義,幸福也會灰飛煙滅。現在的富豪都以行善為榮耀,這是為他們的財富尋找出路,為自己的精神尋找歸宿。”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如何理解“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

如何理解“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

城鎮居民”

——訪社會心理學家、中國人民大學

教授沙蓮香

魏愛雲

《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公佈的“2004年中國居民生活質量報告”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這是零點調查公司於2004年10月對全國7個大中城市、7個小城鎮及8個行政村進行調查得出的結果。該結果公佈以來,許多民眾都覺得不可理解並提出了質疑。為此,我們採訪了社會心理學家、中國人民大學的沙蓮香教授。

一、 農村居民:幸福來自走出貧困的成就感

魏愛雲:《2005年社會藍皮書》中“農村居民幸福感強於城鎮居民”的調查結果公佈以後,許多民眾都覺得不可理解並提出質疑,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沙蓮香:首先,我覺得樣本的代表性存在一定的問題,調查的行政村太少,很難代表中國的農民。要調查農民的話,應該包含貧困地區的農民,中等發展水平地區的農民和發達地區的農民,這些都要在樣本的總體中佔有一定的量。其次,民眾提出一些質疑,可能有些情況還需要作進一步的分析,需要說明農民究竟是在哪些問題上覺得幸福,不能過於籠統。但是,除去一些極端的情況,從總體上來說,我們的農民溫飽問題基本上解決了,我把他們稱為平均水平的農民。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農民,他們的幸福感要高於城鎮居民,是可以理解的。幸福本身是主體的一種感受,但它又是建立在客觀物質條件、客觀的人際關係、客觀的生活環境基礎之上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在不同的生活條件下,不同的生活水平上,可以看到調查物件對問卷中所提的問題都有一個綜合的感受。而且,對農民來說,這些問題及其感受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心理感受與主體狀態有關係,和個人的追求、個人對生活的期望值及其實現程度、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有關係。我們的農民很樸實,對他們來講,決定幸福感的主要是生活經歷。農民在改革開放之後的生活經歷,基本上是一種奮鬥的經歷、擺脫貧困的經歷。從總體上來看,農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除了我們的政策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們用自己的勞動,靠自己的精神走出貧困的經歷。在這樣一種經歷過程中,他們感覺到了幸福。中國幾千年來對農民都是要收稅的,農民都是有負擔的,直到最近國家才決定逐步取消農業稅。我們的農民,一方面在努力創造財富,另一方面同時改善自己的生活。再加上負擔減輕的大背景,這樣的一種總體的生活經歷使得農民感覺到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農村相對城市來講是滯後發展的,變化也比較緩慢,它給農民帶來反思的條件就要少一些;而且農民的知識水平和社會交往圈都比較有限,能夠提供給他們借鑑的東西比較少。所以在逐步創造財富、擺脫貧困的過程中,他們比較容易體會到一種滿足、一種幸福。我覺得我們的農民真好。

魏愛雲:按理說,農民的生活整體水平是提高了,但還是有許多農民,他們背井離鄉來城裡打工,那麼他們的幸福感又從何而來?

沙蓮香:當然,我覺得對農民工要作一些具體的分析。農民工有他們獨特的生活經歷,就是他們從農村來到城鎮打工,從事我們城裡人認為很苦、一般不願意去幹的工作。這種在外打工的生活經歷,使得他們可能會承受許多困苦,如工資拿不到,吃得很差,住得也很不舒心,和城鎮人一比較,差距就出來了。但是和呆在農村相比,他們還是願意出來。因為透過在外打工,把錢攢下來,家庭致富了,蓋房子了,孩子上學了,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往前走了,是上了一個臺階;而且他們還開闊了眼界,接觸了許多新的事物。打工的生活經歷造成了農民工的很多感受,而且農民工對生活的感受和城鎮人對生活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在城鎮人看來不值得幸福的事情,但農民工可能看法就不一樣,他們有自己對生活經歷的獨特體會。這種體會就是透過靠自己的努力,在一個貧困的、艱難的條件下慢慢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所以他們在逐步擺脫貧困的過程中,往往能體會到很大的成就感。很多時候,我們要是能站在農民的角度來理解農民的話,可能就能更多地明白一些。

二、城鎮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