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迴歸傳統,尋找幸福

魏愛雲:調查結果還顯示,城鎮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在近3年來都較為平穩,沒有出現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而呈現大幅度提升的情況。您如何看待這個社會現象?

沙蓮香: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社會現象,恐怕到現在都不能說哪一個社會、哪一個國家,全民的幸福感要在最高線上才是最好的。我寧願把它看成是我們自身的一個成熟的過程、反思的過程、冷靜的過程。成熟的國民很重要。如果說幸福指數一直是在瘋狂地往上長,人們什麼時候都是感覺很好,當出現問題時,本不該感覺幸福的,人們也感覺幸福,這就是病態。我們一直在享受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成就,這個成就是人們自己勞動創造的,享受也是正常的。但在享受的過程中,人們必須想一想生存環境怎麼樣了?發生什麼問題了?想和不想,我覺得還是想一想好。

魏愛雲:當前,我國社會開始全面轉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碰撞相當明顯,外來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非常大,致使有些國人無所適從,社會焦慮感、失落感、社會壓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勢必也影響到了城鎮居民的幸福感。您認為他們應當如何正確對待優秀傳統文化並提升幸福感受呢?

沙蓮香:中華民族是很有包容性的民族。中國人有包容性,有涵養。但在講包容、講涵養的時候應當注重傳統,不能因吸納外來文化而丟失了我們自己原本很好的東西。現在我們社會有許多反傳統的現象,這個比較複雜,和我們多年來對傳統文化的拋棄太多有關係,也是因為在包容的時候沒太在意。例如,講究禮儀是我們一貫的優良傳統,但改革開放以來,西方的許多東西進來了,傳統的禮儀文化許多都沒有很好地繼承下來。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時候人們也容易產生一些困惑。但慢慢地我們也在迴歸了,現在就是一個迴歸的時期。我們需要回歸勤儉的生活方式。“勤儉”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國人奢侈品的消費很成問題。我覺得該花的就花,不該花的就不花,拿出來進行投資。我們現在有各種各樣的理財方式,可以根據市場的要求來考慮自己的錢怎麼用,應當學會計算與考證,到底怎麼去生活,而且這不僅僅是個理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一種科學的生活方式的問題。我們還要回歸中國人的深沉。中華民族是很深沉的一個民族,是講道理的民族,但是現在出現了許多問題,所以我覺得現在人們稍微停一下腳步,速度不要那麼快了,反思一下,這樣可能會更文明一些。在生活方式上,中國人也應該好好琢磨琢磨,我們不能一概盲目跟著西方走,不能丟掉我們自己的好東西。這裡都需要一個迴歸的問題。如果我們完全丟棄傳統,就不會覺得幸福。城鎮人與農民相比,可能會有更多精神層面的追求,他們的知識結構和交往圈子也使得他們可能在問題的判斷上更多些思考,多些鑑別,這是件好事,但可能也會多些困惑和煩惱。如面對社會環境的急劇變化,現在許多城鎮居民變得缺乏對生活的預期、對人生的寄託和奮鬥的理想,而這些對一個人的幸福感都具有很大的影響。

三、幸福感:對生活條件的主觀感受

魏愛雲: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或者界定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您認為幸福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沙蓮香:幸福感可以下定義,但每個人對它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對有的人來說,奮鬥就是幸福,一個人透過自己的勤勞與智慧來獲得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幸福感就出來了;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可能最看重的就是有個好的家庭,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就覺得很滿足了,就有幸福感了。所以說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覺得幸福感是人們對所需要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等等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具體而言,這個生活條件包括物質的、精神的、人際關係的,以及預期的目標達到的程度,也就是成就的問題。幸福感不是空的,它很實在,是對一些具體東西的感受。

我重點想談談精神生活條件,在這方面影響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關係和人際關係。一個人感到幸福不幸福,家庭包括婚姻在內是非常關鍵的。中國人“家”的觀念很強,有一個滿意的家庭,就很容易感到幸福。但是現在受到衝擊最大的就是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家庭關係中的很多問題都出在這方面。所以父母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嚴謹,這個嚴謹不等於不自由,而是說對自己的行為應該負責任,結婚離婚都不能太隨便,對孩子的教育也要以身作則。另一個就是人際關係,人要有自己的朋友圈。中國人認為“朋友”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而且中國人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