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也是諸葛珪起的,意在讓這個孩子發揚家族光明正直的家風,也希望黑暗的朝政變得光明起來。諸葛亮大傳第一章沂水龍吟
諸葛珪也知道,自己的希望一半可行,另一半卻可能會落空。諸葛珪相信有自己嚴格的教育,有世代家風的薰陶,孩子們的成長不會使自己失望。但是,對於朝廷政治他就不敢說了,諸葛瑾的名字已經叫了七年了,朝政並沒變得像玉一樣潔淨,現在,黑暗的朝政能變得清明嗎?望著諸葛亮襁褓中那甜甜的笑臉,諸葛珪心中不禁感慨道:這個孩子生不逢時啊!
其實,豈止是諸葛亮生不逢時,諸葛珪也生活在東漢政治最糟糕的時期。從諸葛珪記事時起,他就常聽大人講宮中宦官和外戚輪流秉政的故事。
自從漢章帝劉炟(76…88年在位)以後,東漢朝中繼位的皇帝都很幼小:和帝(89…105年在位)十歲繼位,殤帝(106年在位)〃誕育百餘日〃繼位,安帝(107…125年在位)十三歲繼位,順帝(126…144年在位)十一歲繼位,衝帝(145年在位)兩歲繼位,質帝(146年在位)8歲繼位,桓帝(147…167年在位)十五歲繼位。〃襁褓皇帝〃和〃童年天子〃雖然有最高首腦的名分和地位,但卻不可能有成熟的政治統治經驗,因而不可能真正獨立行使最高首腦的權力。真正的權力由皇帝的母后及孃舅家族掌握。這就出現了外戚秉政的現象。
第5節:第一章沂水龍吟(2)
然而,當小皇帝一天天長大以後,他們就希望從外戚的控制下襬脫出來,於是他們就依靠宮中與外戚不同的另一群人:他們雖出身卑微,卻有著長期生長在宮禁中的經歷;他們雖沒有聲望,卻有著皇帝貼身的〃殊榮〃;他們雖沒有社會地位,卻在宮中有著盤根錯節的勢力和難以計數的耳目;他們雖沒有官位,卻有專擅朝政的權力。這批人就是宦官,成長起來的皇帝就是靠著他們的力量把外戚扳倒。
諸葛珪所生活的時代,正趕上新一輪外戚反對宦官的鬥爭。這次鬥爭的一個新特點,就是有士大夫集團的參加。
早在桓帝時期,郭泰、賈彪便被太學中萬餘名學生推為領袖,他們和李膺、陳蕃、王暢等互相讚譽褒揚,以致太學中盛傳:〃天下模楷李元禮(李膺),不畏強禦陳仲舉(陳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暢)。〃當時被這種方式讚譽的除了李膺、陳蕃、王暢外,還有範滂、岑晊等人。他們痛恨宦官專擅朝政,以誅除宦官澄清政治為己任,因此也遭到宦官的報復。宦官們找了個藉口,把士大夫集團的領袖人物誣為〃黨人〃,將他們罷官、逮捕、通緝,製造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桓帝死後,靈帝繼位。靈帝繼位時只有十二歲,是由外戚竇武和他的女兒竇太后策立的。竇武的用意很明顯,就是要透過小皇帝控制朝政。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撤消了黨錮禁令,聯合黨人,企圖把宦官勢力打下去。不料,宦官們卻事先知道了訊息,他們搶在黨人前面,又一次製造了〃黨錮之禍〃,這一次對黨人的鎮壓更加嚴厲,領袖人物入獄身亡,其他人則在全國範圍內遭到搜捕通緝。被捕的百餘名黨人全部死於獄中,再加上在此之前已故者、被逼逃亡者、被流徙者,總共約有六七百人被牽連進來。此外,朝廷還下了一條嚴厲的禁令:黨人永遠不許為官。這條禁令是靈帝建寧二年(169)發出的,到諸葛亮出生這年,黨人仍在被禁錮之中。
諸葛珪雖不是黨人,但他的政治立場卻是站在黨人一邊的。他痛恨宦官專權、誤國、殃民,他不願意與朝中惡勢力同流合汙。諸葛家族累世家學,社會地位很高。諸葛家族與朝中累世公卿的袁氏關係密切,按照其社會地位、政治關係,諸葛珪可以在朝中為官。但他覺得,在宦官把持下的朝中做官是不會有所作為的,因此,他只在泰山郡任郡丞,是郡一級行政長官郡守的副手。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更是灑脫,他乾脆斷絕仕宦的念頭,什麼官也不做,卻仍和被朝廷通緝的黨人領袖劉表等人秘密往來。
儘管諸葛珪認為孩子們生不逢時,政治前途渺茫,但作為家學的傳承者,他並未放鬆對孩子們的教育。他教孩子們學習《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及《管子》、《商君書》、《六韜》等諸子學說,更以自己的正直品格影響著孩子們。
比起同時代人,諸葛亮是個不幸中的幸運兒。
諸葛亮出生在具有豐厚文化土壤的齊魯大地。
這裡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早在西周初期,太公及其後代便在齊地實施〃仁政〃,周公的後代在魯地實施〃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