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領導人看來,任何人都不能否認斯大林曾經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人這一歷史事實,“因而也就不能否認,對斯大林的評價問題,是關係到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共同的重大原則問題。蘇共領導人有什麼理由禁止其他兄弟黨對斯大林提出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呢?”所以,對斯大林的評價,“應當更加慎重些”。“必須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全面地、客觀地、科學地分析斯大林的功績和錯誤;而不應當用歷史唯心主義的方法,任意歪曲和篡改歷史,主觀地、粗暴地全盤否定斯大林。”中國共產黨歷來認為,斯大林是有過一些錯誤的。“這些錯誤,有思想認識的根源,也有社會歷史的根源。如果站在正確的立場,採取正確的方法,批判斯大林確實犯過的錯誤,而不是憑空加給他的所謂錯誤,是必要的。但是,我們歷來反對採取錯誤的立場、錯誤的方法,對斯大林進行不正確的批評。”②
赫魯曉夫在一次講話中曾大談斯大林的“恐怖”統治,說斯大林“是用斧頭維持自己的政權的”。他描繪當時的社會秩序說,“在那個時期,當一個人去上班的時候,常常不知道他能不能回來,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妻子,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兒女。”赫魯曉夫甚至感嘆說:“斯大林如果早死十年,那多好啊!”③
對於赫魯曉夫這番話,中共中央給予了嚴厲批評。說赫魯曉夫這樣咒罵斯大林,“同帝國主義者、各國反動派和共產主義的叛徒對斯大林的咒罵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對斯大林有這麼深的刻骨的仇恨呢?為什麼要採取比對待敵人更加兇惡的態度來攻擊他呢?”
毛澤東懷念斯大林(2)
事實上,包括毛澤東在內的中國領導人都堅信不疑:絕大多數蘇聯人,是不會贊成這樣謾罵斯大林的。“他們越來越懷念斯大林。蘇共領導人嚴重地脫離了群眾。他們時時刻刻感覺到斯大林的陰魂不散,在威脅著他們,其實是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全盤否定斯大林表示非常不滿意。赫魯曉夫在蘇共第二十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至今不敢拿出來同蘇聯人民和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各國人民見面,其原因就在於這個報告是一個見不得人的報告,是一個嚴重脫離群眾的報告。”
因此,中共中央明確表示,在赫魯曉夫歪曲歷史、全盤否定斯大林的情況下,“為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利益,我們理所當然、義不容辭地要起來為斯大林辯護。”①
激烈交鋒(1)
5。 雙方的論戰就像一列高速行駛的火車一樣,要想讓它突然停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中方發表了五篇評論蘇共中央公開信的文章後,蘇共中央於1963年11月29日給中共中央寫了一封信,建議停止公開論戰,召開兄弟黨國際會議。蘇共中央還提出,希望改善中蘇兩黨、兩國的關係,並且表示:第一,要加強經濟、科技合作聯絡,可以增加訂貨,供應成套裝置,特別是石油和採礦裝置;第二,如果中國需要的話,可以派專家到中國來幫助建設;第三,在制訂新的五年計劃的時候,希望兩國能夠協調,互助合作;第四,對中蘇邊界的某些地段,可以透過談判解決分歧。
毛澤東在分析蘇共中央來信的原因時認為,這封信是被逼出來的,是公開論戰的結果,是鬥爭的結果。赫魯曉夫本來就有三怕,一怕革命人民、二怕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三怕帝國主義。現在,又增加一怕,就是怕公開論戰。但是,還應該看到,赫魯曉夫的這個做法有兩面性,一方面是想表明他要應付那些過去跟他一起走而現在對他不滿的人;另一方面是想嫁禍於我,說中蘇關係惡化,在於中國不贊成停止公開論戰。毛澤東說,我們雖然在1962年年底、1963年年初寫了七篇文章,進行反擊,但是一直到1963年6月14日我們發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建議》的答覆信,表面上我們似乎處於被動地位,實際上是誘敵深入,等待時機。這一建議提出之後,我們在形式上就轉入了主動,擺開全面出擊的陣勢。從那以後,我們又抓住蘇共中央公開信轉入戰略反攻。現在正是展開全面反攻的時候,正像國內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7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逐鹿中原,我軍戰略反攻開始那樣。因為有蘇共中央公開信這個靶子,我們就可以放開手腳,堂堂正正地進行公開大論戰了。
於是,毛澤東建議,不要急於答覆蘇共中央的來信,也不同意停止公開論戰,更談不上召開兄弟黨國際會議。我們還要繼續寫文章,現在已經寫了六評,還要寫七評、八評、###、十評。平均起來,大概每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