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武術取百家之長,匯百川而成大海的技術特點自然就非常容易解釋了。

在明清武舉制和歷代打擂比武制推動民間練武的過程中,承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巴渝舞”,唐代峨眉田道士的“元鶴舞”,松潘羌族樊梨花的梨花槍,宋代大文豪四川眉山人蘇軾的氣功著述《蘇沈良方》,峨眉長老德源撰寫的《峨眉拳》、峨眉高僧白雲禪師的《峨眉十二樁》,明代四川(安徽?)新都縣著名軍事家程衝斗的峨眉槍法,白眉棍法、巴子拳棍、囚拳,歷經北宋青城山茶農王小波、李順起義造反建立大蜀農民政權的戰爭洗禮,元代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權,清代白蓮教義軍入川鬥爭為峨眉武術帶來的發展契機,至此,峨眉武術已成熟地發展為鼎立中華武術的三大流派之一。。 最好的txt下載網

峨眉武術探秘(4)

這一時期,峨眉武術更強調功與技、內與外的結合,所謂“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功不練拳,登峰難上難”,“打拳不裝桶子(內功),必定是個空子(門外漢)”。明代著名的愛國將領,右僉都御史唐順之(公元1507…1560年,嘉靖會試第一名),曾觀峨眉道人練拳,寫下了《峨眉道人拳歌》(見《荊川先生文集》卷二),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人的精湛正功。其硬功,一頓足則“崖石迸裂驚沙走”,其武技“拙裡藏機人莫究”,其盤功柔術“百折連腰盡無骨”,其靈活“一撒通身皆是手”,其內功修為“餘奇未竟已收場,鼻息無聲神氣守”。從起勢到收勢,變化莫測。峨眉武術椿技一體,後發先至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明吳殳著《手臂錄》雲,“西蜀峨眉山普恩禪師,祖家白眉,遇異人授以槍法,槍法中包括治,……攻守、審勢……破諸器”等篇。

明末清初,峨眉武術拳種流派已大有發展,晚清湛然法師所著的《拳乘》(殘本)開篇就有:“一樹開五花,五花八葉扶,皎皎峨眉月,風義滿江湖”的詩句。“一樹”指峨眉。“五花”是指灌縣的青城,豐都縣的青牛,通江縣的鐵佛,開縣的黃陵和涪陵縣的點易等五個當時袍哥組織連絡的堂口地名。“八葉”是指當時影響最廣,傳人最多的“僧、嶽、趙、杜、洪、會、字、化”八大武術門派。但《拳乘》(殘本)註釋中未肯定“僧、嶽、趙、杜、洪、會、字、化”等“八葉”就是“峨眉武術”。

除這八大門派之外,還有其它一些門派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傳人,有的甚至遍及國內外,如明代嘉靖年間由峨眉山碧雲、靜雲兩位法師傳授下來的八盤掌,經河北文安縣董海川在清代靖慶末年來川習學,苦心習練,結合自己遊歷江南習學的各家拳法之精華,經八年而創編成“八卦掌”,現在國內外廣泛流傳。又相傳峨眉山萬年寺旁一道長,在深山觀察群猴互鬥及蛇獸相搏之態,取猴的機靈和蛇的柔猛融入拳中,創編出“火龍滾”“四平拳”等為主的拳術,因萬年寺楹聯中有黃林二字,遂取名為“黃林派”。清末仙峰寺大空法師及神燈長老和九老洞清虛道人合作創編了一種吸內外家之長的拳術,因太空法師禪修在子午二時,故稱“子午門”。“俠家拳”是俠客李鬍子從峨眉山學去的,“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創,此二拳現流傳廣東、香港、澳門等地。此外,不少由全國各地流傳來川的各種拳派,在與峨眉武術多年的交流,融合中逐漸被同化,慢慢也演變成為峨眉拳系中的成員,為峨眉武術增添了更為豐富的武內涵。

在風格特點上:少林武術的主要以樸實無華、內靜外猛、勇猛強悍著稱。以先下手為強、先發制人、不給敵人喘息機會而形成一種技擊性強、利於實戰的風格。以拳打一條線、威發臥牛地、聲如雷、勢如火、動如閃電,打人不見形、打了還嫌遲、拳打一氣連等特點,而獨創一家,在國內外均享有盛名。

峨眉武術探秘(5)

武當拳以內養行氣、外柔而內剛、制敵自衛為目的,其技擊原則是捨己從人,後發制人,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乘勢借力,要求鬥智不鬥力,尚意不尚力。在對敵時,要求化去對方的勁力,而不宜以硬對硬(貴化不貴抗);步走弧形(圈步),進以側門(從敵方身側搶進);動如蛇之行、勁似蠶作繭,心息相依,閃展巧取。

峨眉武術顯著的特點是:內修外練、剛柔並濟、樁技一體、形神和一、出手指掌當先,身法柔靈步為先,五峰六肘活為先。技擊上講究擒拿封閉,背鎖刁揉,鉤彈針踢,吞吐浮沉,後發先致,實戰中要求粑粘聯鉤搭、套託隨繃擠。

以上為吳信良先生所敘述的峨眉派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