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厚重與通俗共存、睿智與清新一色之感,相信此書能為知榮明恥做出詮釋,使各界讀者開卷有益。同時更相信本書會為我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發揮一定的作用。

韓保江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經濟學博士)

。 想看書來

序二

十年來,我一直在補課。補什麼課?中國文化的人生智慧之課。

修學中國文化是幸福的,但也是孤獨的。因為中國文化的緣分,葉建華老師成了我修學中國文化的益友。葉老師的新作《品賢文談做人》,我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有了先睹為快的便利。

什麼是中國文化?儘管人人都會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但真要說清楚中國文化是什麼,若不深入研究中國文化並且長時間接受中國文化智慧的薰陶,很少有不錯解或曲解的。其實,所謂中國文化,非常簡單,就是做人的學問。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就是做人;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做事。只有先把人做好,才能真正把事做對。用《品賢文談做人》做書名,並且以《增廣賢文》為經緯,解讀中國文化的做人智慧,足見葉老師修學中國文化的功力。

這兩年,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關注和喜歡中國文化的越來越多。我也明顯地感到,在自己身邊多了許多像葉老師這樣的中國文化之友。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懂中國文化,卻妄加指責中國文化的也大有人在。

熟悉《中庸》的朋友,絕對不會再認為中庸是不思進取的“平庸”,或者毫無原則的“折中”。《中庸》開宗明義就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古今中外,只有一個“道”,沒有兩個“道”。無論生活、工作還是學習,我們分分秒秒都不能離“道”。做人依“道”,說話講“理”。幸福的人是順道則昌的人;痛苦的人是逆道則亡的人。亡,不僅指死亡,而且痛苦煩惱、事與願違等也是一種亡相。不僅古人要“遵道而行”,今天我們也要“遵道而行”,將來人們也還是要“遵道而行”。所以,中國文化不僅有強烈的現實性,而且還有深遠的未來性。因為真理是亙古不變的。

我是心理老師,一次讀書的時候,讀到美國心理史學家墨菲說“心理學的第一故鄉在中國”,當時我就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美國人對中國文化那麼熟悉?為什麼中國人對中國文化還不如西方人瞭解得多?身為中國人,不熟悉西方文化還情有可原,可是不如西方人熟悉中國文化真要算“落後”了。

墨菲說的是事實嗎?絕對是事實,中國的確是心理學的第一故鄉。人,以什麼為本?以心為本。做人,以什麼為本?以正心誠意為本。“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修身,其實就是修正我們的心。所以,中國文化是修身的學問,更是修心的學問。

周希陶是《增廣賢文》的參訂者。周先生在清朝也算是一位修學中國文化頗有成就的聖賢弟子。何以見得?只要讀一讀《增廣賢文》就清楚了。有一次,我邀請葉老師來好心情工作坊,給我們講授《賢文》的做人智慧。我太太聽了以後,非常歡喜,感慨地說,要是早20年讀《賢文》,自己的人生不知要少走多少彎路。從此,我太太只要一有空,就誦讀《賢文》,而且常常是受益匪淺、讚賞不已。

修學中國文化,提升自己的智慧,既是聖人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們修學中國文化的目的。那麼,我們眼下的智慧水平如何?讀了葉老師的《品賢文談做人》之後,我們也許能找到感覺。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縱觀古今,為我們修學中國文化提供了榜樣。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幸福人生,取之有道。那麼,“道”是個啥模樣?在《品賢文談做人》裡,葉老師用中國文化作顏料,從多角度描繪了“道”的模樣,闡述了“道”的真諦。我相信,讀者朋友一定會喜歡和受益於本書。

智 然

(心理學家、“好心情工作坊”創始人)

自序

“我要成功!”“ 我要成功!”“我要成功!”這是我在應邀參加的一家國外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班上聽到的;幾百名學員聽了主持人一番激動人心的演講之後發出的震耳欲聾的吶喊。

我不否認自信對一個人成長的力量,但至少有兩個問題是一些吶喊者沒有弄清楚的:一是什麼是成功?一些學員認為成功就是對金錢和地位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