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那些擁有財富的大款和身居高位的官員是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其實成功的含義遠不止此,有識之士普遍認可的成功標準除了金錢、地位之外,還應該包括幸福、快樂、身體健康及家庭和睦。二是一些學員不懂得成功的基礎是做人。事業的成功是以高尚的人品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成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或者說一個人是否成功只有蓋棺才能定論,大多數人都是行走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比如一些在位時權傾一方的高官,退位後東窗事發、送進高牆、老死監牢,這些人無疑應該被開除出成功的行列,那些以前崇拜他們的人也自然會唾棄他們。
品德的修養是人生的基礎。品德決定一個人一生行事是善是惡。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品德,那麼學識和能力再好也不能益人利己,而且還有可能知識越多害人越深,權勢越大破壞愈廣。一個品行不端的人,很難在事業上有所成就,也許能夠榮耀一時,但終究會貪贓枉法,誤國害民,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先學會做人。
做人要有品德。品德有高低之分,每一個追求成功的人士,必須提高做人的品德,才能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在這個個性張揚、人心浮躁、渴望成功的社會,我們應該吹入一絲清新之風,潑上一瓢醒腦之水,奉勸所有追求成功的朋友,應當從做人開始,從做一個合格的人起步。一個連路都走不穩的人是不能跑步前進的,即使勉強跑幾步,也必然會摔跤,這就叫“欲速則不達”。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而充滿智慧的民族,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我們的祖先總結了許多做人之道,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增廣賢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典籍之一,內涵豐富,蘊意深遠,對於當今社會的人們在做人處世方面多有借鑑意義。偉人毛澤東對《增廣賢文》就愛不釋手,一本《增廣賢文》伴隨他老人家一生,對其修身治國發揮了重要作用。
尤其難得的是,《增廣賢文》通俗易懂,流傳甚廣。不管你是否受過高等教育,是否系統研讀過《增廣賢文》,但在日常生活中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其中的詞句,例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人而無信,百事皆虛”等,許多人都能夠脫口而出,並深解其意。
為了與讀者朋友共享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中汲取營養、增添智慧,為走向成功奠定基礎,本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增廣賢文》的愛好者,在《賢文與股市》一書出版之後,特以《品賢文談做人》為題,從仁愛、好義、禮貌、誠信、孝心、節儉、謙虛、倫理、善良、寬容、忍讓、感恩、清廉、淡泊、慎獨、大局、奉獻、原則、批評、讓人、吃虧、不傲、守紀、愛國等24個方面,來分別探討做人之道,希望與讀者朋友共勉,提高做人的品德和品質。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每個華夏子孫都應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都應該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而盡責,都應該在實踐中探索做人之道。
本書將與您一道去欣賞和領悟我國古代賢哲的修身之道,當今成功人士的為人之策,國外名人學者的立身之術。相信讀者朋友會從不同的角度受到啟迪,受益終身。
葉建華
2006年10月
於北京春泥書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1)
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
—— 做人要有仁愛之心
“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這句賢文意指一個人只有真誠地關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永恆的愛;一個人只有真誠地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永恆的尊敬。相反,如果一個人不愛別人,那麼也不會得到別人的愛;如果一個人不尊敬別人,那麼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愛與敬是雙向的,沒有播種就不會有收穫。因此這句賢文啟迪我們,做人要有仁愛之心,正像一首歌詞所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關於仁愛的格言警句,《增廣賢文》中還有不少,如:
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
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
千里送毫毛,禮輕仁義重。
仁能善斷,清能有容。
骨肉相殘,煮豆燃萁;兄弟相愛,灼艾分痛。
以積貨財之心積學問,則盛德日新;以愛妻子之心愛父母,則孝行自篤。
這些賢文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