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勻速地建倉。如果是2005年以後發的基金,就需要把這個節奏把握得更快一些。

什麼時候買、買多少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0到%到2%到3%或者更高,需要一個反覆研究、驗證、強化和增強信心的過程,而不是說突然就從0到10%。

對事物的認識一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考慮的過程長一點可能需要的時間也會長一點,最後的結論更肯定一點,動作往往也會快一些。但是如果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後突然的一個想法改變了過去經過反覆思考的結論時,要特別小心,它們往往是錯的。我做過,大多是錯的。往往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瞬間決策就是錯的,或者說錯的機率非常大。這個市場從來都不缺少機會,給了足夠的時間犯錯,也給了足夠的時間糾錯,多考慮不是壞事,只要不是猶猶豫豫,沒有結論,無法操作就可以,有了結論就要適度的果斷操作。

簡樂: 可能在您身上永遠不會發生這樣的場面,比如說一個基金經理某一天某隻股票當天市場90%的買盤都是他一個人。給人的感覺是指揮千軍萬馬一下子衝過去。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在您身上嗎?

txt小說上傳分享

與基金經理面對面(4)

袁蓓: 要這樣說呢,也不能說沒有。那完全有可能啊,比如說這隻股票就是沒有表觀流動性,而我覺得它會有很高的收益,那為什麼不把價格提高一點,多買一點呢?可以的呀。但是所有的東西是要先考慮清楚的!不可能說今天早上看了一篇報告,就拍板,大舉買入一個流動性不太好的品種,那樣是對投資人不太負責任。這個市場一般不會今天不買明天就沒有機會了,如果是這樣,也說明在這個品種的認識上大幅落後於市場了,更需要認真研究。

簡樂: 您也是勻速退出嗎?

袁蓓: 這個定義不夠確切。比如說這個東西,我們覺得有一個東西比它更好,那就換一換;而如果說都不好,那就賣了。投資的過程是一個相互比較的過程。就算你拿著現金,也是跟現金去比較哪個更好。把相對不好的東西賣掉的速度取決於相對更好的是什麼,有多好,想買多少。

簡樂: 您如何看集中持股與分散持股?您的組合中包含股票的數量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浮動區間嗎?

袁蓓: 有些東西可能就是階段性留在組合裡,但數量很少,只是觀察性品種。關鍵是看重倉品種的集中度。個數其實不太重要,比例更重要些。

簡樂: 都說小基金反倒更好做?

袁蓓: 那也不一定。所謂的小基金好做,就是覺得很容易調整,但是調整不一定都是對的,或者說不是每個階段都是對的,假如犯錯了呢?誰能保證不犯錯?要是一步錯,步步錯呢?所謂的調整快是需要付出更多基礎研究的。換種說法,也可以說大基金好做,大基金做指數化投資就可以了,效果說不定比做主動操作還好,比如今年上半年。基金不同,策略不同。其實做20個億、30個億的基金與百億基金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上沒有質的差異,更何況開放式基金的規模是變化的。

資訊·團隊·溝通

簡樂: 資訊來源有哪些?您更看重哪一塊?

袁蓓: 我覺得資訊就是兩塊,其中最最重要、最最基本的就是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那些資訊。另一塊是透過日常的分析研究,獲取、跟蹤到的一些資訊,包括行業資訊的跟蹤、調研反饋以及跟行業人士的交流。

從個股的角度來說,我個人非常看重公開資訊。如果能堅持每個星期認認真真地讀好一兩個公司的年報、季報和重要事項公告,尤其是年報裡面的董事會報告,其實就會產生非常大的貢獻了。包括我們的研究員,部門也要求他們對公司的年報和季報做一些點評。要投資一家上市公司,至少要知道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做得怎麼樣,未來的規劃是什麼。這些東西在年報、季報裡面寫得都比較清晰,特別是股改之後,上市公司的年報以及年報裡面的董事會報告,質量是大幅上升的,所給的資訊量也是充足的。

簡樂: 那投研這一塊是怎樣的一個機制?

袁蓓: 我們投資的過程是這樣的:必須要有研究員評級,符合投資的評級才能夠投。比如說發現一隻股票,這個股票可能是基金經理發現的,也可能是研究員發現的,都會交到研究員手裡,他會做一個基本面的研究,然後形成研究報告,給出投資評級。基金經理根據報告和評級來決定,是不是該買這隻股票,買多少,在這個買的過程當中也會不斷地溝通交流,這是一個反覆交流的過程。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