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來。
從石雕立象邊的人行道向右走,在一片白雪中循著人跡踏出的路徑,經過孫權墓標示處,沿一條小路徑直走向梅花山的賞花道。明顯地,遊人很少,路徑雖已踏出,但依然雪白乾淨,與二側的積雪無異。賞花道的前端,二側各有一條半人高長約10米的冬青灌木護欄,除此之外,二側遍植各種型別的梅花樹;當然,其間也稀疏地間植了些其它品類的常青喬木,而且有些梅花樹間,還間植了些低矮的茶樹。此時大部分梅花都還只是米粒狀的朵子,還未到含苞欲放、乃至滿放的時節,並不是賞花的良辰;只是賞雪,順便光顧一下傲霜鬥雪的梅花的風采而已。
雪中觀賞梅花樹,倒也還是別有風味的。因為梅花樹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以這樣造型奇特、蒼勁古雅、疏枝橫斜的枝幹為依託,鑲嵌出來的三維冰晶雪凝花,定然是無比俏麗的:畫框變異無窮,框中的雪凝花自然是多姿多彩,變幻莫測的。大自然神奇、魔幻之手,藉助漫天飛舞的雪花凝凍出來了無數沒有品類、道不出明目、美妙絕倫、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立體冰晶銀花樹,造型千變萬化,滿蘊詩情畫意,真是世所罕見,歎為觀止!而少許幾株風雪中含苞欲放的紅梅,映著白雪的反光,更是顯得格外地紅,格外地鮮,格外地豔!
雪中逛梅花山,千載難逢!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梅花
梅 花
梅花是南京市的市花。梅花山經過多年的規劃和修整,已建成為國內最大的一座梅花公園。現在中山陵園更拓展了梅花谷公園,使梅花樹種植數高達3萬株之多,品種數百種,其中不乏國內罕見的各種名品。
梅花是一種歲寒的落葉小喬木,入秋以後,它就漸次地落盡了它枝上殘敗的黃葉。到冬天到來之際,它早就是隻剩下一副有著無數禿枝的樹幹了。偌大的一片梅花樹林,如果不是還間種有些別種常青喬、灌木和茶樹,就會顯得異常的蕭條和荒涼。不過,冬天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冬末時節,梅花樹的禿枝萌發了生機,枝上早就已經綴滿了無數米粒般大小的各色花苞,蓄勢待放,做好了報春、迎春的準備。
當然,梅花因品類不同,開花期也有所不同:臘梅,顧名思義,就是陰曆12月份(即臘月),約合陽曆1月份時開花的;春梅,則是開春後,2月下旬、3月初開花的。臘梅品種不多,顏色幾乎都是油光發亮的金黃色,亮澤有些像小時候玩剪貼用的蠟光紙一樣,顯得很鮮、很豔;同時,它的花瓣很厚實,花期較長,看上去富態而優雅,因此常被人們當作冬季室內插花的首選。春梅則品類繁多,據稱不下數百種,恕我孤陋寡聞,在此就不贅述了。它的顏色,以紅、白二色為主,現在又有了黃色、綠色、墨綠色和各種中間色調的;據說以綠色和墨綠色的最為名貴。
梅花的觀賞,在我國是由來已久的事了。它大抵緣於歷代文人墨客、詩客騷人的審美情趣和珍愛,難免有些孤芳自賞的意味。有個一官半職的文人雅士,都喜歡在自家的宅院裡栽種些花草樹木,擺弄些蟲魚竹石的,或是製作幾盆自己心儀的盆景置於書齋之中,早晚閒時觀賞,一來是美化環境,營造“容膝易安”的雅居,二來也是陶冶性情,修養身心所不可或缺的。梅蘭竹菊往往是首選的點綴,再配上些假山石和小橋流水的景觀,乃至外在的借景,不就可做成一處類似園林般的府邸。天天寓居在如此典雅、人造的自然環境中,朝夕的變化、四季的更替,靜觀萬物的生長,把玩花開花落的過程,不也自別有一番風味在其中。
梅花是一種落葉的小喬木,沒有參天之勢和亭亭若蓋的綠蔭,觀賞者對於它當然就不會取其高、取其大了,而是賞其奇、喜其異。樹姿要求多型,或直立而蒼勁;或屈曲而如游龍;或下垂而似垂柳。枝葉和花朵,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梅花樹的總體形態,以曲、以欹、以疏為美,直則無姿;正則無景;密則無態。鑑於此,梅花樹的自然態勢,大多蒼勁古雅、疏枝橫斜、文靜俊俏、清高絕俗;更兼歲寒、傲霜鬥雪的良好屬性,深受國人的喜愛。梅花的鑑賞要求其色、香、姿、韻俱佳。尤其是,散植於蒼松翠竹怪石之間,搭配合宜,相互映襯,更顯古樸清雅,詩情畫意躍然而出。往昔的賞梅大多侷限於文人雅士、達官貴人階層,往往在自家宅院,邀三五親朋好友、往來契闊一起品茗賞花,抑或淺酌輕吟,“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不過,總是“曲高和寡”,很難與民同樂。不過,這都是舊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