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確乎滋潤而潮溼,也絕不像前人所言北方的粉雪,幹而不粘連。
雪,潔白而乾淨,把大地裝點得銀裝素裹,清新而美麗,當然是下得越大越好。不過,太大了,就會釀成自然災害,使道路堵塞、交通癱瘓,停電停水,從而干擾、破壞人們正常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災年的大雪,人們多半是無福消受、無暇顧及的了。今年,大雪節氣後,從1月25日到28日,南京連續下了3、4天雪,時大時小,把整個南京城市裝點得冰雕玉砌,風光無限。尤其是南京馬路兩側林蔭道上冰晶霧凇的參天法國梧桐樹,更是一道獨特的美麗風景線。
28日凌晨,公共交通暫時有些癱瘓,上午10點鐘後逐步恢復正常,但總體來說,實質上處於半癱瘓狀態。全市各行各業都在組織人力掃雪、剷雪,清理路面積雪。
29日早晨8點半鐘,我由家中出發去梅花山看雪景。雪停了一天沒下,路面情況就好多了:快車道上的雪,被行駛中的汽車輪子碾來碾去,早已基本上化完了,路面上一層疏鬆發黑的泥雪;不過,早幾天連續大雪,路上又少有車輛行駛,路面已結上了一層薄薄的冰,車輛實際上就是在薄薄的冰層上行駛。通向中山陵的陵園路,路二旁上世紀30年代栽種的法國梧桐樹林蔭大道,在雪中顯得格外地綺麗而雄偉壯觀。夾道的這二排高聳、參天的法國梧桐樹,樹齡都在80年以上,樹徑30、40公分以上。樹幹大約在2米多高處做了些修剪,使光禿向上的主枝幹成U字形直衝雲天,達20、30米高,完全覆蓋了下面整個的路面。在雪景中,林蔭道外側的人行道都掩埋在白雪裡,與路邊冰晶、披雪綴玉的林木連成一片白茫茫的銀色世界,行人也只能是在薄冰層的快車道上行走。路面因為有些髒,有些雪泥,並不滑,走在路上,遠遠看過去,前面是雙向雙車道的陵園路,周圍一片雪海,夾道的光禿禿參天梧桐樹枝幹,冰晶成一片銀白色的霧凇,矗立並籠罩著路面,煞是好看。梧桐樹枝幹上冰晶的積雪,隨著氣溫的回升,不時會突然抖落下一陣雪花來,灑在人身上、頭上、路面上,給人們一些分外的驚喜。
從四方城邊上的小道,徑直走進了梅花山。進門處就是一條筆直的長615米的石象路神道,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沿路依次等距離地排列著獅子、獬豸、駱駝、大象、麒麟和馬6種神獸的石雕像。石雕像都是用整塊巨石,採用圓雕技法刻成的,線條圓潤流暢,氣魄宏大,風格粗獷,既標顯了帝陵的崇高、聖潔和華美,也起著保衛、辟邪和禮儀的象徵作用。每種神獸各有二對,一蹲一站分別成對相向地陳放在神道左右的二條林蔭道上。神道外側有左右二條人行道,神道的右側是梅花山,左側可以通向梅花谷公園。石象路神道到底再右手拐彎,就是有文臣武官石雕像各二對的翁仲路神道,直通明孝陵。
大雪後的梅花山,幾乎沒有什麼遊客,神道中間一條雪中踏出的狹長人行道,無疑是職工們上下班的步行道,除此之外,白茫茫一片。地面積雪厚度超過15公分,每個靈獸的背上都披了一條潔白的獸皮狀的雪衣,栩栩如生地活脫出了下面靈獸的形象,使其顯得更有了些活力和靈氣。林蔭道上二排高大的落葉喬木球形樹頂的禿枝冰晶出來的一幅雪凝花霧凇畫面,清新而淡雅,美麗無比。
沿著神道,走過石獅子,向神道右側看過去,梅花山方向二株間隔6、7米的瘦高塔形樅樹分劃出了一段很美的雪景畫面來:近處的積雪裡,一條低矮、狹長的冬青樹叢護籬,分劃出了人行道與梅花山的邊界。冬青樹叢長綠的葉子,冰晶綴玉,已是青白相間了;二株塔形樅樹在周圍圍矮小光禿像藤般的紫薇樹幹和近年來新培植小梅花樹的映襯下,倒顯得高大而挺拔,青白相間的綴玉枝葉,有些枝端更冰晶出一些大小參差的團狀棉絮雪花點綴其間,優雅而清麗;紫薇藤狀盤曲的枝幹和梅花樹多節、彎曲、橫斜的枝幹冰晶化,鑲嵌出了許多造型奇妙的凝雪花圖案來,而梅花樹由於枝幹細而彎曲,整個地嵌滿了白絮狀的凝雪花,更是冰清玉潔,通體透亮;再配上遠處高大落葉喬木禿枝的球形樹頂霧凇圖案的背景,真是一幅絕妙的雪景圖。
再走過獬豸和駱駝靈獸到立象後,走到神道外側右邊的人行道上,放眼右側的梅花山。視野中成片矮小、蒼勁古雅、疏枝橫斜的梅花樹,光禿的枝幹上綴滿了無數米粒般大小的花苞;經過數天冰晶綴玉的光禿樹枝,它蒼勁、橫斜的樹枝間,鑲嵌出無數變化無常、奇妙絕倫的三維立體冰晶雪花圖案來,真是無與倫比、絕無僅有的。想象作美,視角的變化,還可幻化、衍生出更多奇異、美不勝收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