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有效”!真正有了錢的公司,可能不會在運營現場“深耕”。產品戰略和製造、銷售、技術現場沒有斷點的豐田生產方式,正是強化營銷力度的工具。

中國管理的迷失(3)

有人說,豐田生產方式,對流水線作業的要求太高,一般公司達不到那樣的標準。而豐田汽車實施看板目視管理,一目瞭然,諾大的車間沒有一臺電腦,只要有能扳著手指頭從1數到10的人,就可以匯入TPS。因為看板管理讓一切都簡單直接。同行的一位企業家感嘆,這些年他不會英語卻一個人跑遍了世界,就是因為目視標誌一清二楚。

有人說,豐田生產方式對員工動作的研究非常精細,以至於在考慮如何節省秒這樣的事情上,員工緊張不得閒。而在生產線上,員工在一個馬蹄形的空間裡,有節奏地在幾個加工動作中串換,像是在打太極,沒有緊張這回事。相反,TPS所著意的正是員工如何可以有空閒使運作變得更有效。現在的做法是最壞的,卻一直是員工不斷尋求改善的激勵器。

2000年6月,豐田和夏利折半出資成立“天津豐田”,日本豐田專家來考察後得出的結論是,豐田生產方式在中國的可移植性很小。因為當時銷售資訊和生產資訊沒有對接;與少量、高頻率進貨正好相反,多量、低頻率進貨和大量的中間庫存非常普遍;比較嚴重的封閉“系統交易”和“殺價購買”,再加上“延期支付”橫行,使得TPS落地前途渺茫。2002年,天津豐田和長春一汽合資重組,成立“天津一汽豐田”,由豐田主導運營,匯入TPS成為可能。當時採取的關鍵措施有兩條:一是從零開始,招聘新員工所佔比例為95%,一張白紙可以畫最新最美的圖畫;二是從日本派出豪華專家團,從初期的50名,到頂峰時的260名,一對一進行集中灌輸。

看來,豐田生產方式落地的核心還是造人。習慣了“零和遊戲”的中國人,沒有點從零開始的意志和團隊協作新思維,怕是沒法掌握豐田生產方式的本真,更沒辦法使之落地。一個更大的障礙是,引入豐田生產方式,就是在企業中重新確立對與錯的標準,就要賦予現場員工獨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權利,這首先侵害的是企業當權者的利益。或許這是豐田生產方式沒能在中國鋪開的說不出的理由。

這是中國管理的問題

不去現場不知道豐田是憑藉末流廠房和裝置,生產出世界一流的汽車。諾大的車間,連一臺電腦都看不見,到處是原生的“看板”。一如大野耐一所說,“能夠扳手指頭從1數到10的人,就可以匯入TPS”。豐田生產方式,是管理的一種簡單迴歸……迴歸到現場的創造力。

起步時,沒有一個企業家不知道現場的意義。他們自己就是一線技工、研發或銷售人員,那時他們對手中的絕活有一種激情和追求。但是,當公司有了規模,引進豪華的職業管理團隊,一切聽憑處理資料的電腦指揮時,他們在經營管理上也就出現了迷失。他們開始懷疑起先前做法的意義,懷疑起那些原生的價值了。

同行的久立集團董事長周志江,就是這樣一個從現場起家的老闆。當公司年銷售收入超過40億元以後,身邊各種各樣的規模企業、規範管理的聲音越來越多,他不信邪,還是照樣帶領高管每個月像個普通工人那樣至少到車間值一個夜班。從一線摸爬滾打出來的他,還是被豐田注重一線員工智慧發掘的精神深深震撼了。

他反覆問講課的日本高木老師,一般日本一線員工跟高管的收入差距有多大?他得到的回答是,一線員工與工長、課長的收入差距在2倍左右,與董事、工廠總經理的差距最多不超過3倍,一線員工與公司最高階別董事副社長、總裁、專務等的收入差距在7倍左右。周志江不由得回應,我們的收入差距都是幾十倍上百倍呀!老師說,“這是你們從美國搬用的做法,不創造價值的高管拿很高的薪水。這是美國公司的問題,也是中國公司的問題!”

中國管理的迷失(4)

是的,這是中國管理的問題。中國企業界與強調“權力與利益”的美國管理更為親近。美國管理骨子裡面是精英文化,管理者是上智,員工是下愚。高管可以拿到比一線員工高几百倍、幾千倍的薪酬,而員工還要接受隨時可能發生的裁員,以承擔高管決策失誤的風險。

或許美式管理強調的個人英雄主義,常常能化腐朽為神奇,挽狂瀾於既倒,最適合中國公司權力人物的心態。還有龐大的美國“海歸軍團”,漸漸統攝了中國公司高層,體現著“權力與利益”的美式管理,很容易成為中國公司權勢人物心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