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收措施配套,政府削減了公共投資、軍費和辦公費,將預算外基金納入聯邦預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銀行貸款彌補赤字。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貸款利率,建立存款準備金制,實行貸款限額管理,以此控制貨幣流量,從源頭上抑制通貨膨脹。

鋒芒畢露摧毀盧布—1998年俄羅斯崩潰(6)

其結果是,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拖欠個人工資和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日益嚴重,使俄羅斯的經濟越發依賴進口。政府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

1992—1993年期間,惡性通貨膨脹迅速將俄羅斯家庭的儲蓄一掃而空,失去了對公共財產所有權的購買力。取而代之的是進入俄羅斯的外國資金,它們主要是購買俄羅斯公司的股份,但這些錢並沒有形成直接投資提高生產力,而是形成了外逃資金和支付俄羅斯日益攀升的外債。為了支付外債利息和維持盧布匯率穩定,又不得不賣掉更多的盧布以換取美元。

這些經濟亂象加劇了俄羅斯的國際收支失衡,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盧布不斷貶值—進口依賴日漸加深—對外負債日益增加—通貨膨脹日益加劇。

這一切,都來源於1990年12月美國操縱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經合組織及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蘇聯經濟》計劃的休克療法陰謀,是配合美元戰略的貨幣主義對俄羅斯的經濟侵略和成果的掠奪。該計劃加速剝奪俄羅斯的資產和資本外逃,把俄羅斯的原材料出口能力所有權轉移給美國和其他西方投資者。

1991年10月,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上,蘇聯官員和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決策官員有史以來第一次坐在了一起。格林斯潘在其*中這樣說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只能談及貨幣,而貨幣對我們來說不是問題。私有財產和自由市場必須從死亡中復活回來……”

其結果是,1992年1月開始的“休克療法”剝奪了俄羅斯的主權信貸,加速了俄羅斯工業的瓦解,使該國的經濟只能依賴國外的資本和消費品,而俄羅斯只能出口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原材料。

正如《金融帝國》的作者邁克爾·赫德森指出的那樣,俄羅斯是唯一自願接納,而不是在金融困境下被動接受這一計劃的國家。

對於弱小經濟體,IMF的資金和美國的力量完全可以操縱“休克療法”的療效,而對昔日最大的對手俄羅斯的療法,美國卻利用美元武器有意引導俄羅斯經濟走向了休克,中招的俄羅斯終於在1998年遭受了盧布崩潰的命運。

三、1998年盧布崩潰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1998年金融危機中的韓國動了摧毀其貨幣主權的大手術後,下一個躺在病床上的就是一直處於休克狀態的俄羅斯了。

俄羅斯自1992年初推行“休克療法”改革後到1996年,生產連續下降,終於在1996年起對外資全面開放,形成自拉丁美洲和亞洲以後的又一個新興市場,同時興起的還有印度,這就是傳說中的拉美的巴西、亞洲的中國和印度,以及俄羅斯組成的“金磚四國”。

1997年年底,以索羅斯為代表的國際投機資本在香港市場大敗而歸後轉戰俄羅斯。1997年是俄經濟轉軌以來引入外資最多的一年,俄羅斯從1991年起一共引入外資237�5億美元,其中1997年即達100多億美元。

前面講過,“休克療法”後的幾年,對俄羅斯實體經濟投資的外資其實並沒有實際投入到俄的生產力擴大上,而是收購被俄新興富豪和寡頭資本家出賣的廉價的原國有資產,這些資本其實最後又外逃回了歐美的金融市場。而此時的這些外資總額中直接投資只佔30%左右,70%左右是短期資本投資。俄羅斯的股票面值定得很低,平均只值50美分~5美元之間,股票回報率平均高達1倍以上;俄國債的回報率也在20%以上,而且80%是3~4個月的短期國債,兌現快。1997年10月間,外資已掌握了60%~70%的股市交易量,30%~40%的國債交易額。

鋒芒畢露摧毀盧布—1998年俄羅斯崩潰(7)

行文到此,讀者透過前面講述的拉丁美洲和亞洲的貨幣戰爭中的描述,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