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上生活、學習、決策和工作。無論是企業、政府部門,還是國家,管理者所處的層次越靠近頂端,其工作的抽象程度就越高。如果你不能適應抽象的思維、抽象的概括、抽象的決策,那你一定不適合高層管理的位置,而更適合從事具體工作的中層管理位置。抽象是一種天賦、智商和經驗。有了它,你才能夠像德魯克在這本書中表現的那樣,將許多有聯絡的事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清晰地勾畫出不確定的未來中的確定的趨勢;有了它,你才能夠在如今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從一堆堆幾乎雜亂無章的資料與事實中萃取出對你有用的精華;有了它,你才能夠在更高的層次上做出正確的選擇;有了它,你才能夠在看似無關的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絡,進行創新性戰略構想。說它是一種天賦和智商,是因為高層管理者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說它是一種經驗,是因為它是需要磨礪的,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當我們要建設一個創新型的國家,要實現科技強國時,我們面臨的不確定性只會越來越多,那麼,我國的高層管理者轉變工作文化的要求也就越來越迫切。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言(4)
閱讀這本書,就如同閱讀德魯克的其他作品一樣,我們驚歎、豔羨於德魯克的知識淵博、在社會科學不同學科之間的縱橫捭闔、無與倫比的豐富閱歷。這樣的閱讀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挑戰。也許,書中的某個點滴就能夠成為開啟思路的鑰匙,使我們豁然開朗,醍醐灌頂。
有傳說德魯克很看不起經濟學家的刻板(經濟學家總要遵循一定的正規化,無論是思考問題還是寫文章),眾多歷史留名的大經濟學家在德魯克的書中常常是遭到批判的常客。從這本書你就可以看到,德魯克對經濟學的諳熟,他的批判和贊同總是有的放矢,而不是毫無根據地臆想和口誅筆伐。的確,相對於經濟學而言,管理學更貼近實際。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說,在這本書裡,德魯克是一名真正的經濟學家。首先,他的思維方式是經濟學的,也就是由“多”到“少”的,從眾多紛繁複雜的現象中抽取出一個概括的經驗或原則。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動盪時代”管理的三要素,提煉概括了未來的趨勢都是這種思維模式的體現。其次,本書的概念基礎和許多素材都是來自經濟學,德魯克在本書中所說的“動盪時代”,實際就是不確定性,正如本序前文所言,德魯克在本書中建立的戰略管理的體系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如何管理不確定性。可見,德魯克批判的是有些經濟學家的有些結論,但經濟學的方法論他卻是完全接受的。當然,時代真的不同了,德魯克當年看不起經濟學家,自然不願意被人稱為經濟學家,而如今經濟學家“權擁小諸侯”,就連鼎鼎大名的邁克爾·波特在接受採訪時也要強調:“人們都說我是管理學家,其實我是經濟學家。”
讀德魯克的作品時常常遺憾他總是不把自己的理論建立成一個看上去有模有樣的體系或模型,有時總讓人覺得它有點漫不經心、零零散散,需要你自己認真閱讀、仔細思考,然後自己梳理出一個框架。也許大師的作品關鍵在於它的啟發性,也許是德魯克不屑於這樣做(那樣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經濟學家了)。可是,正由於此,德魯克在這本書中關於“管理未來不確定性”的戰略管理思想在主流的戰略管理領域未能得到傳播和發揚光大,而那些易於理解的規劃論(也易於操作,特別是利於戰略諮詢公司的實際操作)等則大行其道。那麼誰來把它梳理成一個完整的、易懂的、可用的體系呢?
石曉軍
於北航放晴齋前言Managing in Turbulent Times
本書關注的是行動、戰略和機會,是管理者能夠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和必須做什麼。關於將來的時期,也就是管理者將必須在其中工作和履行職責的時期,唯一確定的就是它們將是動盪的時期。而在動盪時期,管理層的首要任務就是確保組織的生存能力,確保組織結構的堅實和穩固,確保組織有能力承受突然的打擊、適應突然的改變、充分利用新的機會。
有句古語說得好,“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從來沒有哪個“亂世”比20世紀的末期更亂了。這正是我在15年前首次寫作本書時所預見到的。但是自那以後,時世變得太亂了,因此也太動盪了,已經超出了當時任何一個人的預期。那時,柏林牆(Berlin Wall)還沒有倒下,蘇聯看起來仍堅如磐石,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munity)也仍然還是政治宣言而非經濟現實。那時,哪怕是一個瘋子也不會預言說墨西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