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何從?

我這樣說好了,如果我們聽艾森豪威爾先生的話,他希望每個人都有大病醫療保險,我們就應該不會有醫療保險問題。你可能不知道,扼殺這個計劃的是聯合汽車工會。在20世紀50年代,工會仍然能夠承諾的福利,是公司支付的醫療保險,根據艾森豪威爾的原則,每個人醫療費用的支出若超過個人應稅所得的10%,政府會支付超出的部分,這樣一來,醫療保險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聯合汽車工會在美國醫療協會的協助下,扼殺了這個計劃。當然,有決定權的並非美國醫療協會,而是聯合汽車工會。

您談過人口結構的變化,說未來40年裡,發達國家的老人會比較多,而發展中國家的年輕人會比較多。您是否擔心,在老人主導的世界裡,年輕人該怎麼辦?

這樣說吧,除了美國之外,發達國家裡的年輕人數目已經急劇減少。15~18年內,美國也會開始減少。從1700年以來,我們一直都對人口成長,特別是基層人口成長速度會超過最高點的情形心照不宣,因此目前這種狀況可說是史無前例的,我們還不知道它的意義何在。

有些跡象可能具有指導意義。我們知道在中國的沿海城市,中產階級花在獨生子女身上的錢,比過去花在4個小孩身上的錢還要多,這些孩子都被慣壞了。在美國也是這樣,現在10歲小孩想要的東西,在我那一代簡直不敢想象。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章 網際網路引爆的世界(5)

你也提到年輕人,在發達國家裡,年輕人就是指移民而言,而非孩子,不論是南加州的墨西哥人、西班牙的奈及利亞人還是德國的烏克蘭人,都是年輕人,這群人的平均年齡在18~28歲之間,他們在撫養方面代表大量的資本投資,他們沒有獲得足夠的教育,我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也許他們是極為龐大的額外生產力量,同時也有特別龐大的額外教育支出需求,我們不知道,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形。

但是有一點可以預測,今天的青年文化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古人曾經說過:主流文化是由成長最快速的年齡層創造的,這個年齡層不會是年輕人。

今天我們用10美元就可以買到一隻手錶,比公司從前送給退休員工的鐘表更可靠、更耐用。

汽車業不斷改進設計,使汽車變得更安全,也更可靠。同樣的趨勢很明顯,越來越多的產業受這種趨勢主導。那麼,公司將如何競爭?

我跟客戶談到一個簡單的假設,你不能以製造業公司的身份生存下去,你必須變成以流通為基礎的知識公司。在製造方面,你的確無法生產出有差異的產品。

汽車工業很有意思,汽車的相對價格和30年前相比,便宜了40%,然而,很多顧客已經改開運動車。若考慮到通貨膨脹及知識的相對購買力,這些人支付的車價也許比30年前少不了多少。製造品的價格經過通貨膨脹調整後,比肯尼迪時代下降了40%。但兩種主要的知識產品,也就是教育與醫療保健的成本,卻暴漲了3倍。事實上,製造品的相對購買力可能只有40年前的1/4。唯一的例外是汽車工業,它依靠購買較昂貴新車的顧客的補貼而生存。然而,雖然有大部分人買這種比較昂貴的新車,但他們開這些車子的時間也比以前長多了,這些車子只是短期利潤中心。

長期又是如何呢?過去40%的美國買車族,每隔兩年就買一部新車,現在,在我們學院高階管理課程教室外的停車場裡,沒有一部車的車齡低於5年。因此,汽車公司可以以製造業公司的身份繼續生存下去,只是產品沒有區別。不錯,一個百分點的市場佔有率不知到底值多少錢,然而你是從別人手中奪來的,而就整個汽車產業來說,沒有一家公司可以賺更多的錢。

因此,你必須變成以資料庫知識為基礎的流通公司,這是個重大的變化,可以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農業的變化相提並論。製造業產品的產量增加得很快,但其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卻很快地下降,就業人口也快速萎縮。製造業再也無法增加價值,價值來自知識和流通。

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知識分子大都站在集體意識形態那邊,只有您力排眾議,認為企業可以成為“組織和完成社會任務的地方”。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一些事件,像西雅圖的示威,仍然影響了很多人看待企業的態度,有什麼東西可能改變這種情形?

我們不會推行世界性的自由貿易制度,製造業的衰退會迫使美國政府採取保護主義,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農業和農場就業每下降1%,所有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