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禮的典範,因為野外憑弔不合禮制。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二十九 萬里長城(4)

兩百年後的《禮記·檀弓篇》也記載了這個故事。在這部史書裡,曾子讚揚杞梁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表現了杞梁妻對丈夫的真情實感。這是在有關杞梁妻的故事中第一次出現“哭”字,這個“哭”字成為後世孟姜女故事的一個亮點。但是,《禮記》中記載的杞梁妻的故事和秦始皇修長城之間毫無干係,而且杞梁妻也不是孟姜女。

西漢後期,在民間傳說中,孟姜女的故事出現了“哭夫崩城”、“殉夫死節”的情節。

這一變化出自劉向之筆。劉向是西漢末年的大學問家,也是漢惠帝時期向民間徵書的整理者。從漢惠帝時期開始的獻書,到劉向之時,已使皇宮之書堆積如山,因此劉向受命整理這些圖書。劉向利用這個機會編篡了《說苑》和《列女傳》,這兩部書中都載有杞梁妻的故事。

《說苑·立節》在記述杞梁妻的故事時,增加了“哭夫崩城”的新內容——其妻聞之而哭,城為之阤,而隅為之崩(《說苑·立節》)。

劉向在《列女傳·齊杞梁妻》中,又增加了“殉夫死節”的情節。齊國杞梁殖戰死,齊莊公回國之時,在路上遇見了杞梁殖的妻子,於是,派使者在路邊弔唁。杞梁妻說,如果杞梁殖有罪,大王不能在路邊弔唁他。如果杞梁殖沒有罪,那麼我有住所,不能在野外接受弔唁(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於罪,則賤妾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於是,齊莊公只好到杞梁家中弔唁。杞梁妻既沒有兒子,又沒有近親。杞梁殖下葬之後,杞梁妻無處可歸,於是在城下陳其夫的屍骨,放聲大哭。悲涼的哭聲猶如哀鴻遍野,聽到的人無不聞聲落淚。十天之後,城牆崩塌,杞梁妻投水自盡。

《列女傳》本來就宣揚烈女,所以,此書突出杞梁妻對愛情的忠貞,這完全可以理解。

經過兩漢的演化,杞梁妻的故事忠於愛情的一面開始凸現出來。這使得以其為基本框架的孟姜女的故事也以愛情為主旨。

到了唐代,孟姜女的故事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一是將杞梁妻的故事和秦始皇修長城聯絡起來。比如杞梁為秦始皇修長城而逃入孟家等。二是增加了許多新情節。比如杞梁被打死,屍體被築入長城之中。三是在通俗文藝的各個品種(如變文、話本、戲曲、民歌、寶卷、子弟書等)中,都出現了孟姜女的故事,數量達數百之多,蔚為大觀。

在這些通俗文藝作品中,敦煌曲子詞的貢獻最為突出。現存的敦煌曲子詞殘卷不僅出現了孟姜女的名字(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歸),而且把孟姜女和杞梁妻等同起來,同時增加了送寒衣的情節。敦煌曲子詞的發現非常重要,它讓我們第一次知道了“孟姜女”這個名字至少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

唐代詩僧貫休的《杞梁妻》一詩也是孟姜女的故事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它明確地把杞梁妻和秦長城聯絡了起來: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

築人築土一萬里,杞梁貞婦啼嗚嗚。

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

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

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

在唐代空前增多的孟姜女故事中,尋夫哭倒長城之後,孟姜女的命運出現了三種結局。一是秦始皇為孟姜女的忠烈之情所動,厚葬範杞良(原來孟姜女丈夫姓“杞梁”,名“殖”,現在姓“範”,名“杞良”了。後世範郎的名字有“範希良”、“範四郎”、“範喜郎”、“萬喜良”多種變異),嘉獎孟姜女。二是範、孟二人是星宿下凡,如今災難已滿,重歸天庭。三是孟姜女送寒衣哭長城後,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後從容赴死。其中以第三種結局最為典型。

二十九 萬里長城(5)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如果被當作歷史文獻來看的話,問題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史書無載。史書記載的只有《左傳》中的杞梁妻,且與哭長城無涉。第二,長城焉能哭崩?漢人王充在《論衡·感虛》中就對杞梁妻哭崩城一事提出質疑——“夫言向城而哭者,實也;城為之崩者,虛也。”“夫草木水火,與土無異,然杞梁之妻不能崩城,明矣。”然而,民間故事就是有著這麼強大的生命力,把一段與秦始皇修長城毫無關係的歷史,一步步地演變為揭露秦始皇修長城*的民間故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民間故事是民間輿論的產物。民間輿論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