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業、教育和地方自治的救國道路。
2.程德全、張謇聯手穩定江蘇(2)
在本書介紹的人物中,他是最年長的了,辛亥革命時正屆耳順之年,革命黨人都是後生晚輩,在他眼裡多是些無知少年,需要開導教育而已。他又是一位功名最高(狀元)的君子儒,有著很高的傳統道德修養。又是一位不斷追求進步的愛國者,以無私的精神,創辦了大生紗廠,並發展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資本集團。他以中國人獨立的力量,把南通建設成了中國的工業化城市。他正以一個聲望卓著的地方士紳,對清廷失望之後,在地方上、在民間獨立地承擔責任,從事著國家建設。他只是不希望爆發革命,把他的建設計劃毀於一旦。
1901年後,立憲運動開始興起,張謇是國內立憲派的主要領袖,1906年組織預備立憲公會,任副會長,1909年任江蘇諮議局議長。1911年2月,張謇到蘇州拜會了程德全,對國家前途深感憂慮,兩人政見相同,開始建立起密切的聯絡。程德全對張謇十分推崇,只要是張謇提出的規劃和建議,他都採納了。6月間,張謇到北方考察,中途到彰德會晤了在野的袁世凱,為應付時局的變遷,作相應的準備。他到北京後,向攝政王有所建議,攝政王雖然表示讚許,但事實上時局已經很難有所作為。武昌起義那天,張謇正在離開武漢前往南京的輪船上,目睹了革命燃起的熊熊烈火。10月13日,他到達南京,力勸總督張人駿援鄂,遭到張的斷然拒絕。16日,張謇應程德全的電邀到達蘇州,商量應付時局的方策。程贊成張謇主張速布憲法、召開國會的建議,希望以此來挽救清王朝面臨的危機,消弭革命。程即請張謇草擬奏稿。張謇即約了兩個年輕人雷奮、楊廷棟連夜起草,到12點後脫稿。但這份奏稿只有山東巡撫孫寶琦同意聯名,結果沒有發生任何作用。11月5日蘇州獨立,以張謇為民政長。張謇則事先回到南通坐鎮,於11月6日宣佈南通和平光復,8日,致電袁世凱,並分別函告江寧將軍鐵良、兩江總督張人駿,進行策反,謀求和平實現共和。他甚至要求袁世凱迅速前往北京,控制北京,不讓清廷逃亡。同時,張謇與程德全聯名起草了一份說帖,託付給楊廷棟,前往說服袁世凱反正,擁護共和,並期望袁世凱成為華盛頓。11月20日,張謇自南通經上海到達蘇州,主持省議會開幕式,並被選為議長,幫助程德全穩定政局。此後,在革命後的混亂政局中,程德全與張謇互相配合,密切合作。當時各地財政極為困難,於是公推張謇為兩淮鹽政總理,張謇為了家鄉的安寧,勉為其難,同意擔任,於是他也就成了程德全的財政支柱。都督和省議會政見一致,這在當時是難得的省份。
革命後的江蘇,政治局面非常紛亂,四分五裂:南京有留守府,蘇州有江蘇都督,上海有滬軍都督,清江有江北都督,同時有揚州、常州兩個軍政分府。代理江蘇都督莊蘊寬能力不足,面臨財政困難,很難控制政治局面,3月底蘇州發生了一次兵變,只好推薦程德全回任。江蘇省議會也推舉程德全,南京留守黃興也支援程出來維持局面。程德全成了各方面可以接受的政治人物。對南方鞭長莫及的袁世凱,很借重張謇在江蘇的影響力,袁的身邊也羅致了一些江蘇立憲派的人才,自然重視程德全施政的魄力。4月13日,袁世凱下達了委任程德全復任江蘇都督的命令。但江蘇的政局仍然十分複雜,顯然,統一江蘇政局的難度極大,就要看程德全為政的魄力、氣度和權謀了。
程德全接獲任命後,於22日到蘇州上任視事,但在蘇州只待了8天,就於30日以養病為名,去了南京。很是奇怪,他到底是想有所作為,還是再次表示消極?其實這是一種政治手腕。因為在張謇、程德全和袁世凱方面的算計中,必須把江蘇的政治局面統一起來。張謇也已向袁世凱提出江蘇都督應該移駐南京,江蘇省議會也作出了同樣的決定。張謇也曾請人向袁世凱轉告,規勸江北都督蔣雁行放棄江北建省的意圖,為程德全統一江蘇開路。但當時南京是南京留守的管轄區域,程德全自然不可能以江蘇都督的身份去視察南京,但他又要為統一江蘇佈局。因此,他以治病的名義前往,不急不躁,不溫不火,一方面安撫南京士紳,一方面與黃興洽談,試探黃興的意向。他名義上準備在南京待3個星期,實際上即準備長駐南京,規劃全域性。
2.程德全、張謇聯手穩定江蘇(3)
袁世凱支援程德全統一江蘇。他對南方各省,往往以任命護軍使、鎮守使一類職務來分割都督權力。但對程德全,卻正好相反,儘量支援他集中權力。5月1日,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