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6部分

引路員(即副駕——譯者注)在車外指揮,切記:只能由一個人指揮,兩個以上的人指揮會給出混亂的資訊。如果沒有引路員,那就必須不時下車觀察車下的情形,按精確的路線透過大石。

保護拇指與手腕

千萬不要把拇指放在方向盤內側。在前輪頂到坡坎、從岩石或圓木上滑下時,前輪的扭動會使方向盤急速徊轉,如果拇指在方向盤內側緊握方向盤就會扭傷、甚至折斷拇指與手腕。

車胎放氣——優點與缺點

有些人在透過崎嶇的路段特別是爬岩石的時候喜歡給車胎放氣。我開的K…Blazer用Tuff Country的4英寸懸掛進行了升高,並裝有BF Goodrich T/A泥地胎(LT285/75R16S),胎壓35磅時離地間隙為32英寸。在透過崎嶇路面與岩石時我通常會將胎壓降到15…18磅,透過後再用車上的ARB氣泵使車胎氣壓恢復到正常水平。

降低胎壓會使輪胎在岩石上的附著力更好、行駛也較平穩,但胎壁容易被岩石割破,輪圈也容易損壞。如果從岩石上猛跌下來,放過氣的輪胎就會被扎破、輪圈會變形、碎裂。輪圈一旦損壞,車胎就會洩氣。總之,除非你有在岩石上駕車的經驗,否則,最好不要給車胎放氣。

鋼製輪圈

鑄鈻輪圈看上去非常神氣,但如果從岩石上跌下來就容易受損,輪圈可能會碎裂,輪胎也就因此而存不住氣。鋼製輪圈如果彎曲了還可以敲正,因此在爬岩石時使用鋼製輪圈會更保險。鍛造的鈻輪圈更好,這種輪圈更結實,承受損傷的能力也不錯,但非常貴。鍛造鈻輪圈受撞擊時會彎曲而不會碎裂,彎曲後同樣能校正,可以從Mickey Thompson公司或Alco國際輪圈製造公司買到。

跨越溝壑、壟坎及倒伏樹幹

橫跨溝壑時應保持一定的角度,原則是同一時間只讓一個車輪進入溝中,而另外三個車輪仍保持附著力使車前進。駛入溝壑的角度取決於車的接近角與離去角;接近角取決於車的前保險槓與前輪之間的淨空,離去角取決於車尾的淨空。

跨越角(Breakover angle)也很重要,車的跨越角指車架底面與前輪或後輪最底點之間的夾角。跨越角決定了車能跨越的壟坎高度,跨越角越小,車接近時就應更多地斜對溝坎。

跨越樹幹也應保持適當角度,同一時間只將一個車輪駛上樹幹,要避免託底,必要時應在樹幹兩側墊出緩坡。

有時車必須沿狹窄的溝槽或溝沿垂直的溪溝行駛。如果因溝壁太陡,車不可能沿溝的一側或另一側前進,這時可以用輪胎的外側搭在兩側的溝沿上跨騎而行,還可能需要用輪胎的側壁擠在溝沿上走一小段。

在石板上行駛

在光滑的石面上行駛時,應該先檢視石面以瞭解其表面附著力會有多大。像花崗岩這樣的光滑石面就會使車側滑而撞向旁邊的岩石或樹木。沙石路面的附著力則變幻無常,路面時而因疏鬆而分崩離析、時而又會像砂紙一樣牢牢抓住輪胎。

斜臥在路中的大樹根也是易打滑的地方,當樹根潮溼時更是如此,一不注意就會使車側滑、甩尾並撞到樹上。

駕駛原則

小心地選擇行車路線,緩慢駕駛,必須保持對車的完全操控;一旦起步後就應保持前進,最好車外有領路員指揮;不要跨過岩石,應該用穩定的低速四驅驅動力使車輪慢慢爬上去,然後用引擎牽制力並輕踩剎車緩緩開下岩石。

第九章:爬山

有一條四驅越野的基本原則是:“必須瞭解前面的路況!”,這條原則在爬山或下山是特別重要。在衝陡坡時不僅僅是要對付不一致的摩擦力用車輪撓上去,還可能會衝到陡坡另一側時發現車已在懸崖邊搖搖欲墜。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必須先徒步爬上山頂,就算上山的路很長、很難爬也必須先自己走一趟。

同樣,在你準備下很陡的山時,也應該先關閉引擎、拉上手剎並塞住車輪(即打眼——譯者注),然後先走一趟你準備開車下山的路,你會看見坐在車裡所看不見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極可能是你在開車下山的過程中極不願意看見的,比如橫在路途中的溝壑,會讓車擺尾、翻車;或者是半道出現的光滑花崗岩石面使車輪失去附著力;也許會是突然出現在眼前的瀑布,車會摔入谷底;還有可能在山腳拐彎處有倒伏的、用絞盤都拖不動的參天大樹擋住去路。

開下一座難以透過的山要遠比倒回山上更難,如果下山的路可能無法完成,那麼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