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宗實錄》)其餘潰兵散勇,逃向了寧遠,都被吳三桂收留起來。八鎮中由六鎮總兵潰逃,最高軍事統帥洪承疇被活捉,松山、錦州、塔山、杏山四城連失,使穩固的寧錦防線處於瓦解之中。

但這並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洪承疇和祖大壽隨後降了。

有明一朝,自袁崇煥後,忠心之士幾近絕跡,洪承疇臨危受命,威望極高,祖大壽死守孤城,海內傳德;這兩顆明朝最閃亮的巨星竟然相繼投降,這個結果對明朝的打擊,不次於寧錦防線崩潰。洪、祖兩人常年率明軍爭戰,對明朝的軍事情況瞭如指掌,他們反水,自己人打自己人,明軍再也沒有能與之對抗之人。因此皇太極得洪承疇,竟喜極失態,說:“我們得洪先生,有如瞎子得了引路人,”而其後事實也證明,洪先生真的是大清王朝的一盞明燈,為滅大明立下汗馬功勞。

祖大壽的降則更令群將膽寒。他與皇太極爭戰多年,在寧遠大捷中與袁崇煥一道,擊傷清太祖努爾哈赤,殺傷清軍多人,實應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舉城投降後,皇太極竟不殺反而重用,此舉令明軍軍心潰散,陣腳大亂。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忠誠的底線(3)

對僥倖逃生的吳三桂來說,恩師與舅父的投降給他的震撼是非常大的,這兩位導師的忠誠尺度終於讓他明白了什麼是官場的終極道德標準,而皇太極對自己的愛惜,他也心知肚明。在歷史的漩渦中,他自己已經沒有力量抉擇,只能任由這股大力將他捲進去。

世間已無袁崇煥,是崇禎的悲劇。此時,洪、祖相繼投降,崇禎手上已經只剩最後一張王牌。這一次,他沒有舉起屠刀,而是捧上了蜜糖。四城失守,按他以往的作風,率先逃跑的六鎮總兵當然斬無赦,但出乎意料的是,崇禎反而給吳三桂加升了提督職銜,並指示他“收殘轉敗”,把各鎮殘兵敗卒總歸吳三桂集中管理。丟了城,做了逃兵,吳三桂不但沒有被處罰,實力反而增加了。吳三桂明白,不是皇上變得仁慈了,而是他現在已經是明朝最後一張王牌,政治資本的最大化他已經做到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最後的砝碼(1)

松山會戰之後,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成了崇禎最後一張王牌。崇禎這時已經無人可用了。其實關寧鐵騎壓根就不是崇禎的,這一點吳三桂早就知道。這支軍隊姓吳,這是最後的,也是最重的砝碼,當年的袁督師威震八方,可是沒有這道砝碼的。這道砝碼使吳三桂成了滿清、明廷、大順都想得到的人。

松山會戰以後,崇禎把全部希望都放在吳三桂的身上。這時的吳三桂,對明廷與崇禎還是心存感激的,他想練好兵馬,與皇太極決一死戰。

但就在這個時候,皇太極突然停止進攻,卻將招降的步伐加快了。

這個改變來自於祖大壽。因為愛才,皇太極使出一切手段,終於成功的收降了祖大壽。祖大壽降後,向圍錦的清將諸王許下諾言:“我若歸順,寧遠亦可得也。”對祖大壽來說,吳三桂也是他的砝碼,有了吳三桂,他在清軍中就會令皇太極忘記兩人間那刻骨的仇恨,(寧遠一戰協助袁崇煥重創努爾哈赤,並導致他含恨離開人世)而成為自己保命的根本。而寧遠,對皇太極來說太重要了,這是他父親一生中唯一一次跌了跟頭的地方,寧遠之後就是山海關,山海關之後,就是大明的心臟了。有人主張血戰,但皇太極卻從祖大壽、洪承疇身上看到了希望,他相信,以安撫的手段不但可以省卻很多的人力財力,甚至還會多一些直取中原的指路人。於是,滿清突然大改態度,停止進攻,皇太極頒佈了一條法令:凡在錦州的原屬寧遠等處的官員,一律“留養”保全,不得傷害。這是皇太級安撫政策中非常人性化、有說服力的一條,皇太級頒佈此令的真實目的,還是為了吳三桂。

漫長而又充滿耐心的招降工作開始了。皇太極最先是想利用祖大壽在寧遠的兒子對吳三桂進行勸降,此計未成。吳三桂下令,尋找祖公子的人一律不得進城。接著,又採用漢官張存仁的計策,皇太極親自寫了一封信給吳三桂,這封信沒有結果。皇太極既沒有動怒也沒有氣餒,他又授意與吳三桂有親屬關係及個人交情最厚的人接連給他寫信,力促其歸降。這裡面有吳三桂的摯友張存仁、其兄吳三鳳、舅父祖大壽、姨夫裴國珍、表兄胡弘先(為姨母表兄弟,皆系祖大壽外甥)等等。

這麼多的勸降信,吳三桂的反應默然,但是心裡不會無動於衷。他的恩師、好友、兄弟都降了,明朝的狀況他也知道,但是他仍然沒有下決心投降,這不是道德上的壓力,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