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是,中國的文字是高度成熟的,不需要語法。但是把漢語譯成英語,外國人就是聽不懂,因為他們的語言習慣是必須要按照固定的順序,否則就是語法錯誤。
打個比方,外國人說“Yes”,後面一定是肯定的,“I think so”;說“No”,後面一定是否定的,“I don't think so”。中國人講話是不按語法的,說了“是”以後,一看對方臉色不對,馬上說“但我不這麼認為”。漢語中肯定與否定的語氣是可以隨意轉換的,前面是肯定的,後面會變成否定的,前面是否定的,後面會變成肯定的。比如說,你問“王老師講課講得怎麼樣”,外國人只有兩種回答:一種是他講得很好,很有條理;一種是他講得不好,表達能力很差。中國人不同,“王老師講課真好……”一看你臉色不對,他馬上變成“但是講了半天我都不明白他在講什麼”。這種話翻譯成英語,外國人就不明白你到底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好還是不好。
很多外國人說“中國人不善變”、“中國人很保守”,其實外國人根本看不懂我們。外國人的看法是很簡單的,變就是變,不變就是不變,中國人則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天底下最善變的就是中國人。抓住外國人的心比較容易,因為他們很坦白,很直率。抓住中國人的心是很難的,因為大部分中國人都是“口是心非”的。但是中國人講究合理,合理的“口是心非”沒有什麼不好。
一、以人為本的理念永不變(3)
中國式管理就是一切都追求合理化的管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式管理就叫合理化管理,管到合理的地步就叫管理。
二、組織成員的地位需調整(1)
在中國式團隊管理中,對組織成員的相對地位的判定有其自身獨特的要求,用不合時宜的方式來進行操作只會取得與初衷相悖的效果。
生而平等與合理的不平等
中國的組織裡面有個鮮明的特徵,就是等級分明。美國人只講權利與義務,沒有等級觀念,不管對方是誰,該說的話都可以說。中國人則不同,講話要先看物件:對上面是一種說法,對下面是另一種說法。對平級的同事,用第三種說法。
西方人認為人是生而平等的,中國人卻重視等級觀念。西方人聽到一件事情,會就這件事情來論斷是非;聽到一句話,會就這句話來判斷對錯。中國人聽到一句話往往會先問“誰說的”,對誰說的最有興趣。
我想這是等級制度給人們帶來的影響。西方人沒有這些,在西方的企業裡,彼此可以稱呼名字,沒有上下級的區別。中國人對上下級關係很重視,如果###人在談話,看見領導來了,就要馬上調整,如果對領導視而不見,領導心裡肯定不舒服。但是,一看見領導來了,突然閉口不談,領導就會想“這兩個人在說我的壞話”,也是不妥。這就是中國人比較奇怪的地方,只要有第三者介入,兩個人的互動關係就要調整。
中國人重視倫理,倫理就允許合理的不平等。中國人還有取長補短的觀念,將得失分得不像西方人那麼明確。中國人認為,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吃點虧也是可以接受的,反之,佔點便宜也是情有可原的。有了這種觀念,就會出現你幫我一點、我幫你一點的現象。
工作上,中國人講究能者多勞,西方人則是各自為政。所以,中國人很謙虛,常講“……我不如你”,這就是一種生存之道。
中西方人的看法大不相同
個人主義在中國行不通
西方人重視個人主義,提倡個人表現,人與人之間互不干涉,也不會相互幫助,缺少互動。西方人說話或者表態時經常講“這是我個人的意見”,表示後果由個人來承擔。西方文化可以濃縮成兩個單詞,一個叫做Show,Show就是作秀的意思,西方人有什麼才能,一定要表現出來。另一個叫做Tell,Tell就是告訴別人。西方人不斷地表現,而且到處去告訴別人,自己能做什麼。這種人在中國是非常吃虧的。
舉個例子,班級裡要選班長的時候,美國人就會舉手“我願意來承擔這個義務,我先試試看,做不好就換別人”;中國人就不會這樣,你舉手要當班長,只要稍微做得不好,人們就會說:“他沒有一點能力,還想當班長,自不量力。”
中國人很精明,絕對不會做這種傻事。即使你也想當班長,也想表現,但你不要直接表現出來,而是欲擒故縱,推舉最不可能當選的人,大家一看那個人既沒能力又沒魄力,怎麼能讓他當選呢?而你公開表態了,自然吸引別人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