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或幾十所。那時候當一個教授的樂趣要比現在大得多了,因為有更多的人喝彩了。你有一個新的觀點,知道有許多人引證它,你心裡一定很舒服,做學問的勁頭就更大了。我們現在不是這樣,現在只能聽到一些很廉價的褒揚,聽到了自己也覺得很難受。中國人過去講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看看中國有幾個青出於藍勝於藍的?鳳毛麟角!我們現在,包括北大,一舉大師都是五十年代之前的大師,那麼這五十年都幹什麼去了?如果我們的教育搞到這種程度,我們還好意思再為它辯護嗎?

1。7 教學與科研

教學與科研

下面我們談談教育和科研的關係,這也是學校治理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大學不管如何定位,教學的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研究型大學一定是既研究又教學,不出研究成果僅僅教好書就不是合格的教授。有的人誤解說:我教學也是在研究,人家中學老師還研究語法研究教學方法呢!這是應用性的,我們說的研究是有原創性的(original),為人

類知識積累作貢獻。

一個研究型的大學怎麼來評定教學和研究的關係?首先我們要看到在大學中二者在內容上是互補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相長,但是在時間安排上它們又有替代性,教學上花的時間多了,研究的時間就少了。這就要求掌握好一個平衡點。一個大學,包括我們的本科生、博士生、研究生在內的教育,如果你的教師隊伍不是一個由優秀的研究者組成的隊伍,你就不要期望能培養出真正有創造力的學生來。我們現在講中國有許多學生是高分低能,為什麼是高分低能呢?不是教學方法問題而是老師的質量(qualification)問題。國外優秀的大學,就是研究型的大學,這些大學的老師絕大多數都在學科的前沿,都在做原創性的研究,所以他們在教授任何一門課的時候,都可以把本學科最新的資訊帶進來。比如說一個數學家,他教授微積分,也能傳達新的資訊,更不要說我們許多的社會科學了。因為他在不斷地思考問題,總是有一種好奇心在不斷地提出問題,挑戰自己,也就培養出一批能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學生了。我們中國的大部分學校,因為老師不具備原創性研究的能力,只能照本宣科,所以我們非常重視教科書。好多老師對教科書非常的熟悉,倒背如流,但是那也只能教給學生簡單的舊知識,怎能教給學生創造力呢?一個優秀的大學教授絕不能拘泥於用教科書來教學生。教科書和學科的前沿至少相差十年。一個教授只會照本宣科是沒有辦法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的,因為教科書基本把所有問題的漏洞都堵上了,沒有什麼創造性。一個學校,老師的研究工作直接關係到培養出來的學生的質量。如果老師不堅持不斷地探索問題,不能站在學科前沿,就甭想培養出好的學生出來。

像北大這樣的學校,招老師一定首先是一個優秀的研究者,沒有好的研究,你培養的學生就和人家教學型大學(teaching college)培養的學生一樣了,一定不是未來其他大學的老師和在學科的最前沿做出原創性貢獻的人,那還要你做什麼!我們要達到自己的目標,我們的老師就必須是優秀的研究者。但是不能因為研究就貶低教學,我們承擔的教學任務是如此重要,跟一般大學不一樣,所以我們的老師必須是傑出的學者。我們不能用過去的那種觀念來看待教學和研究的關係。現在好多大學包括北大都有這樣一種避諱,不敢說自己是研究型大學,一說就是在貶低教學,這很遺憾,我們中國的大學從五十年代以後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學型大學去做的,而不是按照研究型大學去做的。我們過去招人叫“試講”,講什麼課,挑出一章講,口才不錯、邏輯清楚,就可以留下來。我們從來都是一個教學型大學而不是一個研究型大學,所以現在要改變這個觀念不太容易,會有很大的阻力。

當然,由於時間上的替代性,為了平衡教學和科研,我們就要有一個很好的激勵機制。一個老師完不成教學任務,你也沒有資格提教授;但是不等於說教好了書,完成了教學任務你就有資格當教授。有人擔心這樣強調之後大部分人都不願意教書了。不願意教就只有走人了,這是一個管理問題。美國的優秀大學那麼注意研究,為什麼人家的教授的教學工作量比我們還大呢?就是管理嚴格。年輕的教員,在過去越年輕承擔的雜務就越多,課程量也越大,這一點以後要徹底的改革。以後當了教授的人,承擔的教學工作量一定要比那些沒當教授的沒有拿到Tenure的教員要大,承擔的社會服務工作也要多。這樣可以使得年輕教員在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