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馬法。政府設立畜馬監,農家願意畜馬者,政府付之一匹或二匹,或發錢與之。畜馬者政府減收糧或秣以錢補助之。國家利用民間養馬供軍事之用,馬的肥瘠國家要檢查,馬死要賠償。
九、減兵置將。增強與注意國防。淘汰老弱殘兵,另在國防要地置將增兵。在京城附近、河南一帶設立37將(師團)以對付東北的敵人遼國,在西北設立42將以對付西夏,國內建13將以對付異民族,防止南方敵人。以上共92將,每將大約3000人以上,有25個指揮;馬軍13個指揮,士軍兩個指揮,中央軍十個指揮。
十、教育改革。廢科舉,興學校。宋以詩賦取士,官吏多無能。王安石主張真才實學,故首建太學,利用僧廟道觀為課堂,分科教授。有經學科、律學科、醫學科、武學科。太學生分外舍、內舍、上舍三班。畢業後稱博士。初在京師建立太學,後推廣到各府路。在學校普及之前,以科舉暫時過渡。科舉以經義策略取士。
新政舊統大斗法:王安石vs司馬光(3)
理財、強兵、教育並重
王安石變法,把重點放在理財政策、強兵方針、教育方案三方面。理財諸政:為養民之要圖,亦即富強的根本;以增加生產、減輕負擔、抑制豪強為目的。強兵方針:王安石執政8年,在此期間武功赫赫,平吐番,建西河郡,平川荊之蠻,驅交趾之寇,使其一蹶不振;西北攻打西夏,奪52寨;朝鮮亦歸附入貢。教育方案:設立學校,培養致用的人才是王安石的教育理想;但新法首廢,科舉一法仍留,使經義策略取士流為八股,遺害後代。因新創的學校未能普及,不得不以經義取士作為暫時的措施,想不到這個經義流為八股,後人遂以王安石為禍首。
就在王安石內政修明、武功赫赫的情形下,士大夫階級中所謂“君子”之流者群起反對。如歐陽修、司馬光、蘇軾、蘇轍等都是。把王安石的理財政策認為“聚斂貪求,與民爭利”,強兵方針為“固無遠略,惟務改作”,教育方案為“一朝廢之,頓失所憑”。究其原因,不外乎變法精神和中國傳統的放任習慣相反,並且又觸犯了大地主豪強和士大夫的既得利益。
首先反對王安石的是他的前任御史大夫呂誨。他上疏說:“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安石外示樸野,中藏巧詐。……罔上欺下,臣竊憂之。”
接著蘇轍諫行均輸,他說:“今設官置吏,簿書廩祿,為費已厚,非良不售,非賄不行。是官買之價,比民必貴,及其賣也,弊復如前。”
國子監範純仁劾王安石說:“小人之言聽之若可採,行之必有累。蓋知小忘大,貪近昧遠,願加深察。”
河北安撫使韓琦請罷青苗法:“今鄉戶借錢一千,納一千三百,是官自放錢取息,與初詔相違。”
王安石薦呂惠卿為太子中允,司馬光大力反對,認為:“惠卿險巧,非佳士,使王安石負謗於中外者皆其所為。”並忠告王安石說:“諂諛之士,於公今日誠有順適之快,一旦失勢,將必賣公自售矣。”安石聽了非常不高興。
這樣,這一批反對新法的人,呂誨、蘇轍、韓琦、司馬光、趙挕⒏誨觥⑽難宀┑認群笠宰櫳路ū嶷亍M醢彩�涫芄セ鰨�詞艿繳褡諦爬擔�詼�晟�髟紫唷�
一部書著十九年
司馬光以老朋友的身份,又寫了一封信,責備王安石侵犯其他官員的職權,惹是生非,搜刮財富,還拒不接受別人的意見。王安石寫了一封回信,對司馬光的四條責難針鋒相對地作了反駁。《資治通鑑》書影信裡說:我受皇上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說我侵犯別人職權;我為國家辦事,怎能說惹是生非;我為天下理財,怎能說是搜刮財富;我駁斥錯誤的言論,怎能說拒絕意見。
司馬光接到回信,氣得要命。但是眼看王安石有皇帝撐腰,也無可奈何。最後,他辭去朝廷職務,離開京城,到了洛陽,表示不願過問政事,關起門來作書了。
司馬光罷官回到洛陽之後,就專心編纂《資治通鑑》,一共花了19年時間,才把這部著作完成。這部書是按歷史年代編寫的,從公元前403年戰國時代開始,到959年五代後周滅亡為止,涵括1300多年的歷史。
原來,司馬光對歷史很有研究,他認為治理國家政事的人,一定要通曉自古以來的歷史,從歷史中吸取興盛、衰亡的經驗教訓。他又覺得,從上古到五代,歷史書實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沒有那麼多時間看。於是,他很早就動手編寫一本從戰國到五代的史書。宋英宗在位的時候,他把一部分稿子獻給朝廷。英宗覺得這本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