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臺灣人會這麼說:就憑我倆的關係,其他的就不用多說了!先不要覺得臺灣人說話怎麼這麼複雜,拋卻價值的判斷,這兩句話除了字數的長短不同外,其實還有在文字運用上的直接與否。我必須承認,臺灣人說話比較繁複,但這不是壞事,可以把意思表達明白;然而大陸的說法也沒什麼問題,這樣多爺們兒嘛!如果認知到這一點,也就不難解釋,何以臺灣人會覺得大陸人說話沒有禮貌,好直接;也可以解釋大陸人總覺得臺灣人娘、囉嗦!這中間我用的都是負面的形容詞,對照我先前的說法,其實換個角度想,並且理解這中間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動機,這樣說來,其實只要彼此理解,那麼我們就不會為了某些用語的不同而產生誤解了!

當然,現在我非常清楚“咱倆誰跟誰”是為了套近乎,有陣子對這句話我可是極其反感的。如果彼此真是老相識、好朋友,這麼講絕對沒問題,不過如果是個陌生人猛然這麼說,我心裡所產生的影象就是,你肯定有什麼意圖才要跟我裝熟!

我曾經碰過這樣的事,有一個報紙業務員來拜訪我,希望我能下廣告預算給他!我跟他之間是第一次見面,對方滔滔不絕地談著他們的媒體優勢、價格有多優惠等等,然後他忽然這麼說:

“姐,我看您的樣子也是很有經驗的,對我們媒體的狀況肯定也是很瞭解,這樣,我給您一個很棒的折扣,另外再加送您一週,您看這樣如何?”

我問:“這樣你不是吃虧了嗎?價格這麼低!”

他:“嗨,咱倆誰跟誰,您就是我姐,給您個好價格也是應該的嘛!”

%&*#%@&

我沉默了許久,當時我心裡想的是,這個人做生意不老實,我跟他第一次見面,我就成了他姐,他的價格肯定還能再降,況且這麼拉廣告肯定不專業,價格一下子就降這麼低,可見媒體的效果有問題!說真的,我沒去真正研究那個媒體到底是不是效果有問題,當時我只覺得反感,很希望把這個人給送走,我不喜歡一個業務員把死的說成活的,然後還能開花!

回頭看看我整個心路歷程,其實我的反應很正常,就一個臺灣人而言;他這樣的說詞也不奇怪,因為大家都這麼說,或許他在開頭真是報了高價,透過很大的折扣,丟出的其實是合理的價格,這樣的操作或許是他的領導、他的前輩告訴他的,因為大家都有這樣理所當然的心理預期,不過,我沒有!

懂了吧,一句話就算說開來,也因為彼此的理解狀態的不同,而造成這筆生意根本失去了可實行性,從一句話衍生出來的所有一連串的假設就是這樣產生的,於是在多年以後的今天,我不禁想,兩岸之間是不是有太多太多狀況就是來自於這樣的理解落差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文化差異無處不在(1)

在大陸生活的幾年,透過各種各樣的磨合,我非常深刻體認到,兩岸人民實際上是存在著極大文化差異的,這並不是因為海峽的隔離,更不單單是因為政治體制造成,而是在兩個完全不接觸的社會環境下,對語言系統乃至背後邏輯各自發展所造成,這不是刻意的人為,而是自然而然的演變!這本書出版社要我用我習慣的寫法書寫,要我不要刻意去貼近大陸用語,如果你會感覺有些字句你無法一下子看懂,我可以跟各位說,閱讀大陸的報紙、雜誌、書籍對我有著相同的困難,我現在可以很流利地閱讀簡體字,對於橫排豎排也不是很在意,但我還是無法一下子就看懂大陸的文章,因為,我需要一個字一個字來看,然後理解、然後轉化到我熟悉的臺灣系統裡,這樣的過程就會比較漫長。

另外,我再舉幾個顯而易見的差異!

比如,在兩岸“檢討”這個詞就有不同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感*彩和分量的差異上。在臺灣,“檢討”就相當於總結,每個公司過一階段就會開一個“檢討會”,用來總結前一段的成敗得失。“檢討”是一個很中性的詞,幾乎沒有任何感*彩包含在裡面。到了北京我才知道,原來“檢討”在大陸是一個很嚴重的事情,檢討意味著錯誤,是很嚴重的情況!

“感冒”這個詞在臺灣和大陸的意義完全顛倒過來。在臺灣“感冒”是不感興趣的意思,而到了大陸“感冒”成了感興趣的意思。

另外,我曾經在微博上用了“動機”這個詞,結果有個網友說我“狗眼看人低”,還好我大概知道問題肯定出自於對這個詞認知不同,立刻問了大陸朋友。果然,動機這個詞就跟“企圖”一樣,在大陸是有負面含義的。看到這裡,我想,以後大家在相互理解時,應該可以清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