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詞語表面上看起來大家是可以溝通的,但內層的感覺,其實是大不同。

從哲學層面上講,臺灣人比較唯心,大陸人比較唯物。反映在對商品的追求上,臺灣人比較注重商品的內涵與理念,以及一個商品帶來的愉悅感;而大陸人則比較注重商品的功能及實惠。

這一點,在兩岸的廣告上有所體現,對此,臺灣著名的經濟學家*也有提及。

臺灣有一個汽車廣告,曾經很流行。那是一個新婚家庭,男孩子很喜歡無敵鐵金鋼的模型,但是女孩子不讓他去買,於是他就駕車偷偷去買,後來發現女孩子也揹著他為他買回了模型。最後的畫面是,兩個人拿著無敵鐵金鋼依偎在一起。

我把這個廣告講給大陸朋友聽,他們都聽得一頭霧水,紛紛問我:“宮鈴,你沒搞錯吧,這是汽車廣告?這分明是模型廣告嘛。”

我跟他們解釋,臺灣的很多廣告都是在傳達商品內在的一些理念。上面的汽車廣告傳達了這樣一些資訊:這輛車比較適合剛剛組建家庭的小夫妻,這輛車擁有新婚夫婦所希望擁有的一切浪漫元素。其實,還可以想得更開闊。男主角是偷偷地開車去買模型的,因此這輛車必須很靈活,方便進出家裡的車庫,發動時的聲音也不會太大,不會驚動女主角,等等。這些東西,臺灣人看久了,自然而然就會從心中生出這樣的感覺來。

另一個比較動人的汽車廣告,寫一位巨帥無比的爸爸開著一輛家庭房車,他的小女兒在副駕駛座上睡著了,這時已經到了家門口。但這位爸爸沒停下來,而是繼續開著兜圈子。這時候旁白響起,看著女兒熟睡的樣子,實在不忍心叫醒她,疼愛女兒的心情就像談戀愛。

文化差異無處不在(2)

我曾經為這廣告掉了好多次眼淚,不過我想也許有人對整個廣告劇情摸不著頭緒,其實車子的效能已經在廣告中表露無遺。首先,車開了那麼長時間,女兒都還沒醒,說明這個車既安全又平穩;其次,強調了家庭的甜蜜與溫馨,將情感轉化到對商品的認同上。這就是臺灣廣告的狀態,而這也是訴諸於臺灣這個市場的最佳方式!

反觀大陸的汽車廣告就簡單多了,多數都是直截了當地在廣告當中反映車子的效能,用旁白念出來,比如說車子採用了ABS(防抱死剎車系統)系統,大大提升了安全效能啊,一般還會配合動畫來演示這個系統的作用,最後還不忘提醒你,現在購買會免費送音響。

在臺灣,這種廣告會被認為是“地攤叫賣式”,而無人問津。

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廣告都是生活的一種延伸,廣告同時也是觀察社會的一個視窗,透過兩岸廣告的差異,可以看到兩岸人民不同的生活風景。

由於大陸的顧客看重商品的實效,看重利益,商家在廣告裡就必須要把一切都交代清楚,但是限於時間和篇幅,顯然是不可能交代清楚的。所以在大陸的促銷活動裡最後都不忘加上一句,“本活動解釋權歸商家所有”。剛開始我對這句話的認知是,前面說的通通不算,實際情況得商家說了算,所以每次看到這句話都有洩氣的感覺,這大概也是商家所預料不到的意外解讀吧!

奇怪的是,大陸有些廣告過於重數量,以致於完全忽略功能性或是內在理念的傳達!兩個鈣產品廣告就是如此。

某種鈣片為了突出數量多、價格便宜,於是喊出:“現在一片兒頂過去五片兒。”問題來了,鈣量提高了,價錢是否不變?又或是到底多少鈣對身體才是最佳的補充呢?

另外一個廣告是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的廣告,一直在強調藍瓶的鈣如何如何好。我不知道藍色的玻璃瓶是不是這家公司的防偽技術,即便是防偽技術那也不是產品的功效啊,也不是產品的內在理念啊!再說了,藍色瓶子跟產品的功效有何邏輯上的聯絡?

在臺灣,由於保健品的特殊性,其廣告也可能變成“唯物”風格。保健品廣告一定會告訴你,你為什麼需要他?以鈣片為例,它會跟你說,不僅成長髮育中的小孩需要補鈣,更年期的女性面臨著鈣的大量流失,易引起骨質疏鬆,因此更需要補鈣。接著,會告訴你補多大劑量的鈣是合理的,再由此切入到產品中。

這裡我就想到了曾在網路被痛批的一則廣告,那是一個服裝類品牌,將十二生肖唸了個遍。我第一次看這廣告時,電視是靜音,同時開著音樂,我忽然發現這個畫面定格好久,很詫異,還想著是不是電視壞了呢,趕快開啟聲音才知道這廣告玩的什麼把戲,或許這也算是一種吸引眼球的做法吧!

既然上面那句話用到了吸引眼球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