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等待飛機在跑道上滑行乃至抵達gate的十多分鐘裡,到底有怎樣的急迫業務,非要搶這個時間開啟手機聯絡,而往往我聽到的對話是:“喔,我剛到XX,飛機剛剛著陸,好,等我到了飯店休息一下來找你呀!”
我時常想,在一個幾百人的大空間裡,要讓空姐不顧優雅、扯著嗓子對你大喊大叫,難道不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嗎?我們中國人不是都很愛面子嗎?
懷著這種不解,我跟朋友們討論,大家認為這種現象是由一種從眾心理在支配。中國人太聰明瞭,大家都不願意做傻子。別人都解安全帶、開手機了,我也可以,這有什麼嘛!
對於我的觀察,有個大陸朋友這麼跟我說,中國人口太多,生存壓力巨大,人人心中都會產生一種壓迫感,這種壓迫感會讓他們去爭去搶,變得焦慮。我認為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是還不夠全面。其中也包含了從眾心理、投機心理在作祟,從中也能夠看出國人“不甘為人後”的競爭心態。
因為從眾心理,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欠缺思考,包括前面在飛機上提前開啟手機,包括坐地鐵不排隊,這些行為實際上很多都是無意識的,這裡面並不是你心裡的真實需求,也就是別人既然這樣了,我也得這樣,否則我就吃虧、就傻×了!
再回到地鐵,2004年我第一次來北京那趟,為了感受大陸的實際生活,我刻意去坐了地鐵。在站臺上,我按照在臺北乘捷運先下後上的邏輯,站在門口排隊。結果門一開啟,上下人流擠成一堆,然後門匆匆關上,就留下我一個人還等著先下後上呢,如此這般等了三個車次!當然人多是一個因素,列車停留時間太短也是一個因素,但是否還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呢?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生活焦慮、情感茫然(2)
我曾這麼問一個二十多歲的大陸男孩,碩士!
“為什麼坐地鐵一定要插隊、推擠?”
“我承認,大陸素質很差,北京都是外地人、農民工,他們沒有素質!”
“喔,那你排隊嘛?”
“排隊?誰那麼傻×呀,別人擠我不擠?”
“嗯……可是你是有素質的?”
“沒辦法,大家都沒素質,我幹嘛這麼傻地自己排隊呀,跟著擠唄!”
我有一個臺灣同行,女性,家裡很有錢,屬於嬌滴滴的千金小姐。有一次我們一起在上海坐地鐵,沿路上有一搭沒一搭地保持很優雅的狀態聊天,到了下車時,她忽然推擠著眾人扯著嗓子大喊:讓讓、讓讓呀!
另外,衍生出來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安全距離。在隊伍中,後面那位肯定是緊緊靠著前面那位,這一點是很多臺灣人在此共同不舒服的感覺,因為兩岸在心理安全距離的承受值大不相同,而我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零距離”就是造成心理巨大壓力的成因之一。當然我也很明白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太多所造成,但是否有必要“零距離”,恐怕也是絕大部分人沒有思考過的。
我不認可將素質這件事緊緊掛接在有沒有錢這個唯一標準,其實中國現在的GDP比20年前增加好幾倍,但素質卻沒有更好!我曾這樣比喻,難道當個人年所得達到一萬美金時,就會忽然出現一個小天使說道:好,你們合格了,然後揮舞仙女棒,啪的一聲,這個城市忽然變得井然有序,素質提升!
其實,很多行為不只是為了保障安全,還能表現氣質與優雅。試著想象一個場景,身穿昂貴名牌,拿著高階手機,用英語流利談話,卻在地鐵張牙舞爪地推擠著、在馬路上兇狠地搶計程車、橫行馬路,這樣的搭配還是很奇怪的。
如果沒有一小部分人先提升自己然後影響周遭的人,這個社會整體如何提升?當許多有知識有素養的人在群中裡選擇了從眾,然後又回過頭去指責群眾,並且為自己找尋“其實我也很無奈”的藉口時,這個迴圈路徑其實是很荒謬的。
從自己做起,然後一點一滴地開始,先從與生存沒有太大關連的類似搶座位這件事開始,慢慢擴大,而不只是流於表面的高談闊論國家乃至國際大事,這樣恐怕更為實際一些!
在這裡也要特別提到“感情”這個議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對大陸一些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在情感上的茫然甚或幼稚感到驚訝。這個族群幾乎是不懂得去維繫家庭關係、經營情感,而且從周邊朋友得知,這是個普遍現象。第一次到大陸時,《中國式離婚》這部電視劇很熱,這個劇名引發了我的好奇,離婚還有中國式的?我不但看了劇,還把小說找來看,我坦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