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過了些日子,仍是在《順天時報》上,母親發現了更加吃驚的訊息:李大釗等20名被捕的人,其中也有方伯務,全部被判處死刑,絞殺了!

什麼,那個和藹可親,氣度不凡的大學生給絞死了!母親大惑不解。為什麼要殺死他?為什麼?他的死,使母親難過,更多還是驚奇,迷惑。他有學問,待人謙和,溫文爾雅,根本不是強盜土匪,為什麼要殺死他呢?說他是共產黨,那這樣的共產黨並不壞呀!反正方先生是好人,絕對是好人!

這次偶然的見面,改變了母親的一生。

原來,白楊的朋友許晴將白楊介紹到苞莉苞劇社。“苞莉苞”是俄文“鬥爭”的意思。這是左聯領導的共產黨外圍組織。當時的負責人是地下黨員於伶和宋之的。那天來這裡聚會的大都是苞莉苞劇社的成員。

13歲的白楊這時正在北平演話劇,和演員劉莉影住在一起。

她向母親一一介紹了自己的朋友。

許晴是一位年輕英俊的小夥子,眼睛又黑又大,炯炯有神,高個子,這在南方人中極少見。中學畢業後在南京搞進步文化工作。讀過不少俄國革命文學作品,特別崇拜高爾基,曾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許爾礎,還曾把高爾基的三部曲送給白楊閱讀。這位安徽來的青年,從小沒父親,是老媽辛辛苦苦給他拉扯大。

劉莉影是北平法學院的學生,美麗熱情,喜歡交際。與白楊一起拍過無聲電影《故宮新怨》。當時白楊擔任一個小角色,而劉莉影卻擔任主角,三十年代小有名氣。她思想進步,曾演過不少進步電影,如《馬路天使》、《生死同心》等等,當時與宋之的同居。

劉莉影原籍東北,對東北特別有感情,聊天時,總是離不開“九一八”事變的話題。她痛罵國民政府對日本唯唯諾諾,沒有骨氣。她向母親介紹了蘇聯,特別是蘇聯婦女的生活情況,還講了“九一八”後東北人民的感受。同時也嘲諷身邊那些對東北淪亡漠不關心,只顧自己讀書的書呆子。

邸力與母親同歲,內蒙古土默特右旗人,1932年在北平參加了左翼戲劇聯盟,年僅18歲。以後一直在北平、天津、上海從事左翼文化工作。1938年赴延安魯藝戲劇系學習,畢業後去八路軍120師戰鬥劇社工作。

在這次聚會上,母親還認識了陸萬美,著名女作家陸晶清的弟弟。他大母親4歲,生於昆明,因患小兒麻痺後遺症,一隻腳微跛。陸萬美刻苦學習,1929年考入北平中法大學。1931年冬,繼女作家石評梅之後主編《世界日報》的副刊《薔薇週刊》,受到左翼進步人士的好評。陸萬美還聯合許晴等在《薔薇週刊》上提出了“活路文學”的口號,齊集了一大批不滿現實,尋求出路的青年。

1932年春,陸萬美參加了“北平左聯”,並擔任北平左聯常委等職。1932年11月,魯迅來到北平,在五所大學做了著名的“北平五講”。陸萬美受組織委託參加了歡迎魯迅的宴會和內部會議,並和魯迅有過兩次秘密會談。

因陸萬美積極從事###,曾兩次被捕入獄。直到抗戰全面爆發,國共再度合作,經周恩來多次交涉才得以獲釋。上海解放後,陸萬美曾任上海軍管會文藝處處長。1950年調雲南,長期擔任雲南省文化局長、文聯主席、黨組書記等職。

5。共產黨員是好人(2)

母親後來寫的《青春之歌》中盧嘉川被捕的一些情節,就源自陸萬美的經歷。

還有宋之的,1932年即參加了中國左聯北平分盟,任其機關刊物《戲劇新聞》主編,先後在上海、重慶、太原等地從事革命戲劇運動。解放後歷任武漢軍管會文藝處副處長、總政文化部文藝處處長、《解放軍文藝》總編輯。可惜的是1956年英年早逝,年僅42歲。

這些青年多是外地人。大年三十,他們無家可歸,聚在一起,免不了高談闊論,抨擊時弊。他們關心東北的淪喪,在小屋子裡縱情高唱《松花江上》,悽婉的曲調,把大家唱得熱淚縱橫,母親也哭了。

這都是一幫左傾青年,關心國家大事,對現實不滿。他們在一起不是談吃喝玩樂,穿著打扮,男女之事,文物古籍,賺錢之道,而是談當前民族的危機,救國救民的道路,當局的反動腐敗,共產黨的主張如何正確……

他們說唱就唱,說哭就哭,說罵就罵,說笑就笑,手舞足蹈,充溢著青春朝氣。讓母親受到了強烈的感染,耳目為之一新。

母親覺得這些人與自己的丈夫完全不同,自己跟他們更談得來。

玩了一個通宵,也聊了一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