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軍炮塔上激起火星無數。雖然炮塔的受彈面積僅僅佔了戰車截面的幾分之一,經過同軸機槍校正,德軍戰車的射擊命中率達到了無可挑剔的地步,多發穿甲彈從不同角度射入,“倒扣的澡盆”瞬時被猛烈的爆炸衝飛起來!
就這麼一轉眼的功夫,又有幾個相同輪廓的炮塔從沙土路後面冒了出來。一輛、兩輛、三輛……細細數去,竟有七輛英軍戰車埋伏於此,而且它們都是以前任英國陸軍大臣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之姓命名的重型戰車,其體形和重量跟“條頓騎士”相近,造型輪廓卻屬於完全不同的兩種體系。uu看書(http://)量產型號的“基欽納”有著無與倫比的正面防護,側面和後部裝甲較“條頓騎士”厚重,充分體現出了“防護至上”的設計理念,但一件武器能否叱詫疆場,成為主宰一場戰鬥乃至一場戰爭的經典之作,關鍵不在於它的技術資料是否漂亮,而在於它的實用性以及使用者的戰術策略是否正確。如果“基欽納”是在平地跟“條頓騎士”對轟,裝備75毫米kwkl/50型戰車炮的德軍戰車有很大的機率將其秒殺;若是“條頓騎士”毫無顧忌地駛過沙土路,將車體首下甚至底盤暴露在“基欽納”的炮口下,英國人同樣能夠輕鬆贏得戰鬥。
現如今,英軍重型戰車迫於聯軍戰機的轟炸掃射和車載迫擊炮的反覆襲擾迫而駛出了絕佳的伏擊之所,德軍重型戰車則受益於指揮官的警覺沒有輕率冒進,這場戰鬥又重新有了懸念。“基欽納”的37毫米炮威力偏弱,五百米外根本威脅不到“條頓騎士”的正面裝甲,然而雙方眼下只有兩三百米的距離,德軍戰車的一些薄弱位置是完全有可能被37毫米炮擊穿的,而“基欽納”炮塔正面的弧形護盾帶來了額外的防護,使得500米穿深達到90毫米的德軍kwkl/50戰車炮有很大的機率發生跳彈,兩者之間的較量,取決於雙方官兵的發揮、戰場環境的變化以及一些無法預測的偶然因素。
如果喜歡《萬歲約阿希姆》,請把網址透過qq、yy發給您的朋友,或把網址釋出到貼吧、微博、論壇。
收藏本頁請按ctrl+d,為方便下次閱讀也可把本書,新增桌面請猛擊。
新增,有最新章節時,將會傳送郵件到您的郵箱。
第90章 鬥獸 下
在中世紀的歐洲,笨重厚實、包裹全身的鎧甲曾經風靡一時,當這個潮流發展到了一個極致,普通的劍根本無法刺穿騎士身上的重甲,騎士之間的戰鬥有可能打到雙方筋疲力盡都無法分出勝負,而在數百年後的大工業時代,技術和思維發展的不均衡使得類似的滑稽情況再度出現——兩艘重灌戰艦有可能無法擊穿彼此的裝甲,用來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研發裝備更大口徑的火炮,海軍競賽由此不斷升級。(百度搜尋m)
在陸地上,新興的裝甲戰車也遇到了跟海軍戰艦一樣的狀況,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英軍的“基欽納”重型坦克,它的37毫米戰車炮在任何距離都無法擊穿己方炮塔的正面裝甲,所幸的是,英國人不必擔心自己的對手引進和裝備這款戰車,以他們對德國和愛爾蘭戰車的瞭解,這種戰車炮的威力似乎已經能夠滿足需求,就如同他們的對手覺得自己的戰車炮能夠輕易對付“基欽納”一樣,雙方都被不夠精確甚至是假情報給誤導了,而這個錯誤很快就在科恩半島之戰中體現出來……
轟咚!
伴隨50倍徑75毫米戰車炮發出震耳怒吼,又一枚克虜伯軍火製造的被帽穿甲彈脫膛而出,以超過700米每秒的速度飛向兩百米開外的目標——一輛只露出碩大腦袋的英軍“基欽納”重型戰車。
炮彈轟在英軍戰車的炮塔正面,瞬間迸射火星無數。未等確認戰果,剛剛開火的這輛德軍“條頓騎士”裡,頭髮稀少、頭皮油亮的車長高喊一聲:“穿甲彈裝填!”
年輕而強壯的裝填手迅速退出了前一發炮彈的彈殼,彈殼落框的哐啷聲是這戰鬥交響曲中的一個悅耳音符。只見他從炮彈架上取下一枚彈頭連著彈殼有半人高的穿甲彈,奮力將其塞入炮膛。
就在這時,始終緊盯視線前方的車長很是遺憾地拍腿道:“炮彈未能擊穿目標。”
炮長湊近射擊瞄準鏡,用只有他自己聽得清的聲音嘀咕著:“該死,碰到一隻難對付硬殼烏龜,是不是要靠近點才能撬開它的龜殼?”
純人工裝填的火炮,射速通常跟口徑成反比,“條頓騎士”的75毫米炮裝填一次,對面的英軍戰車往往能夠射擊一次半甚至兩次。37毫米炮發射的炮彈反覆敲擊著德軍戰車裝甲,不斷髮出類似重錘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