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的泰蘭河,法軍全線潰退。
兩個小時後,格里恩茨親率部隊尾隨法軍敗兵攻入博韋城內,法軍空有數倍於德軍進攻部隊的兵力,竟主動放棄了瓦茲省首府,將通向巴黎的最後一扇大門拱手讓給了德國人。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千萬法國人衷心愛戴的盟友會在生死處於一線的關鍵時刻拋棄我們……抱歉,拋棄或許是個不得當的措辭,請不必在意我在極端悲痛的情緒下所說出的胡言亂語。”
在小城巴爾的法軍總司令部,一貫以剛毅形象示人的霞飛彷彿被人狠狠打了一棍子,雙眼通紅,兩手顫抖,而站在他對面的幾位英國將領也全然沒有了往日的傲氣,一個個像是做了虧心事,目光垂向地面。
英國遠征軍司令,陸軍元帥弗倫奇爵士說道:“抱歉,真的十分抱歉,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們的處境,而且我可以向你們保證,繼續留在法國的英**隊,無論在多麼糟糕的形勢下,都將與法**隊並肩作戰到底,而我本人將盡快搭乘飛機返回倫敦,當面向內閣成員們陳述利害,希望能讓他們收回這個決定。”
聽到這冠冕的說辭,法國將領們一個個無動於衷,英法的結盟本就是權益的聯合,為的是遏制德意志帝國咄咄逼人的野心,英法兩國的宿怨、偏見以及利益衝突並不會因為一紙協約而抹去,雙方的軍事合作剛開始時充滿質疑和猜忌,得益於英法軍隊中諸如威爾遜和福煦等少數有識之士的努力,兩國陸軍參謀部制定了詳實可行的聯合作戰計劃,這一計劃保證了英法軍隊在開戰之初就保持緊密的協作,而不像德國和奧匈帝國一樣,雙方甚至不清楚對方真正的戰略部署,更談不上戰略協同。
沉默了一會兒,霞飛看著弗倫奇說:“在過去的一個星期,我們以空前的決心和勇氣向德軍發動****,如今已有數十萬將士在馬恩河畔流血犧牲,只是這場註定載入史冊的戰役……我們恐怕已經打輸了!”
“只要戰鬥還沒結束,我們就有勝利的希望。”弗倫奇回應道,“迄今已有三萬三千名英**人在馬恩河戰場上英勇負傷,八千多人獻出了生命,我為此感到沉痛,亦為此感到驕傲。”
霞飛沉沉地嘆了口氣:“可我已沒有一個預備兵可以增援馬恩河前線,在你們的部隊撤出陣地之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參戰部隊有序撤出戰鬥,然後將他們重新部署到巴黎防線去。希望我們能夠在巴黎城下擋住德國人的進攻,捱到俄**隊迫使弗朗茨皇帝退出戰爭,全力從東線進攻法國。”
“會有那一天的。”弗倫奇向霞飛伸出右手,“讓我們巴黎再見!”
霞飛微微點頭,兩位司令官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讓我們巴黎再見!”……章節內容結束……》
第26章 雷雨
1914年9月24日,在距離巴黎不到50公里的莫城附近,一大波灰色的浪潮由西向東緩緩移動,這似乎是一支沒有盡頭的隊伍,步兵、騎兵、戰車、大炮、輜重夾在其中,腳步聲、馬蹄聲、車輪聲彙集在一起,聽起來好像是在下一場傾盆大雨。。。
就在兩天之前,由於德國海軍陸戰部隊從亞眠方向逼近巴黎,以及英國遠征軍將個步兵師撤回不列顛,異常慘烈的馬恩河會戰以英法軍隊的主動撤退宣告結束。在200多公里寬的戰線上,交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超過了兩萬人,這也成為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從9月12日到21日,德軍和英法聯軍在馬恩河畔打了大大小小上場仗,在一些重要地區,雙方不斷轉換攻防角色,前線部隊反覆衝殺。在戰況最為膠著的那幾天,每個小時都有成千上萬計程車兵傷亡,而在整個會戰期間,雙方共有五十餘萬將士陣亡、受傷或是被俘,原本毫不起眼的馬恩河赫然變成了人間煉獄的代名詞。
為贏下這場艱難的勝利,德軍精銳盡出,憑著久負盛名的鋼鐵意志啃下了多場硬仗,但克盧克的第1軍團、比洛的第2軍團、豪森的第3軍團也為此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那些訓練水平最好、自戰爭打響便一披荊斬棘的主力部隊元氣大傷,不得不撤往後方補充休整。其餘四個參戰軍團的情況稍好一些,透過部隊輪調,阿爾佈雷西特的第4軍團、威廉皇儲的第5軍團、魯普雷希特的第6軍團逐漸頂到了火線最前沿。在發現英法聯軍全線撤退之後,這個軍團趁勢追擊,並在蒂埃裡堡——克盧克軍團最初受挫的地方,擊潰了法軍後衛部隊,取得了一場令法民感到驚恐、德國國內一片讚譽的大勝。
儘管在蒂埃裡堡折損了個法國步兵師,協約隊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