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林林總總,每天都發生著各色事體,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小事就是大事——可想而之,王石要面對的是如何一個繁雜浩大的局面。作為統帥之人,可以放權於人,可以放心於人,卻很難放心於自己,這是許多企業家都避免不了的心結。特別是企業的創始人,企業就像自己的兒子,眷顧、期盼時刻在心。萬科對於王石,這份事業對於王石,當然至關重要,這不容置疑。王石把全部時間投入進去,把自己的生活與萬科完全重疊,是正常,是公眾理解範圍之內;而王石把自己這份事業往輕了處理,在萬科的繁忙事務中抽身出來獲得五光十色的閒暇時光,是非常,是超越了公眾想象之列。
有一份閒暇的心態,即便身處繁忙之中,也隨時有閒暇的享受和樂趣。
或者我們這麼理解,在緊張的生活中,王石給自己的心態放了假,所以他事事能做到徹底,因為,他放鬆了。
一個下午,王石在辦公室裡接受了好幾輪記者的採訪,我說:“你真忙啊。”王石摸摸頭:“這才是不忙呢,居然有一下午沒有公司的人找我。”
我有時在想,王石的閒暇是一種放棄還是一種爭取?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閒暇是哲學和科學誕生的三個條件之一。也許不必太在意一個成名之後的思想家的話,畢竟那有特殊的個人原因,但亞里士多德的話多多少少說明了一點:閒暇的時光其實是一種時間和空間的拓展,可以有更多的收穫。有一個寓言是這樣的:上帝曾經讓一個抱怨生活枯燥的人牽著烏龜去散步,在散步過程中,這個人被烏龜的慢弄得氣憤無比,但因為是上帝的派遣,他只好一路與烏龜緩慢前行。然而就在這緩慢過程中,他聞到了花香,聽到了布穀鳥的聲音,感受到風的味道,這是以往生活中從未有過的經驗。他恍然大悟:上帝其實是讓烏龜帶著他在散步。
一個快步走的人或許可以很快地走到目的地,很快擁有一個結果。而慢步的人,心裡沒有太多目的,卻獲得一路的風景。王石早年也是一個快步行走的人,當他到了一個目的地的時候,他明白了自己的失去:“1997年醫生說我也許下半生都將在輪椅上度過時,我開始重新思考我的人生了。”於是才有了他第一次在萬科的休假,也開始了他的登山、旅遊的生涯。
這些登山、旅遊的時光是讓王石在遠離萬科還是離萬科更近?也許從具體工作的操作層面上,是拉開了他和萬科的距離,這也契合了他希望逐步把萬科的管理大權讓出來的想法;而另一方面,作為萬科的精神層面的領袖,王石實際在自己和萬科之間注入了更多的色彩,這種色彩加重了他與萬科無形的卻是長久的感情,萬科的人越來越把他作為萬科精神的化身。王石用自己閒暇時間釀造出來的生活方式,無形中給萬科的企業文化增加了形而上的軟性部分。從這個角度,王石的閒暇成為一種爭取,一種主動的方式。當王石攀登珠峰成功,在萬科公司造成的莫大興奮絕對不亞於某年利潤率大幅度增長帶來的喜悅滿足,而且由這種興奮延伸出來的精神層面的意義,可以讓萬科公司享用多年,這些,不是利潤下的金錢所能比擬的。
所以王石已經可以非常瀟灑地安排自己的閒暇生活了,如果一種生活方式既照顧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又可以順便帶有良性的社會意義,當然該傳承發揚了。
王石最著名的閒暇方式除了登山,大概就是上網了。王石曾經開玩笑說:如果自己是坐著的狀態,而且旁邊又沒有什麼人的話,那一定是在上網。他作為版主的論壇“王石 ONLINE”是一個難得的企業家個人論壇,這個論壇絕對是一個個人色彩濃厚的論壇,王石在裡面嬉笑怒罵:是一個大企業的董事長,更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顯然,網路是王石最好的表達自己心境和生活狀態的方式,他在這裡可以盡情地自說自話,對自己喜歡的話或人,他也可以毫不客氣地在論壇上批評,拍一板磚。對於他來說,網路的特點對應了他的直截了當的性格。
更難得的是,王石在論壇裡出現頻率之高,發帖之勤,以致許多上論壇溜達的網友很懷疑:“請問是王總本人嗎?”——千真萬確,那的確是王石本人。而最讓人稱奇的是,王石不僅發帖勤快,對回帖的反應也甚是積極。現在王石在網路上的個人空間不僅有“王石ONLINE”,還有幾大網站的部落格,雖然內容上大同小異,但去訪問的人卻不盡相同,於是留言的人也是千奇百怪,但王石面對如此繁複空間,卻還是表現出耐心,對每個留言或回帖的人,他都儘量回應。一個經常上王石論壇和部落格的網友感慨:“他真有時間,真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