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
唯一不同的是,俾斯麥再強,也只是二把手,華皇是華國鐵打的一把手,只要華皇不死,華國的領導層就是最穩健的。
從太平天國戰爭結束以後,新型社會的建設就是各個階層共同努力的目標。
從民間一直深入到縣的新型社會組織,新型的慈善,新型出版事業,新型的經濟實體,新的金融和經濟手段,到警察局、醫院、學校、郵局甚至廁所,乃至於各個政府機關逐漸的現代化,新型社會其實一直在發展,雖然它的成效不高,但確確實實已經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底層結構。
華皇現在的華國則不同,不但是所有的機構都弄起來了,建築都起來了,鐵路都貫通了,最關鍵的是,政府是全新的政府,雖然還需要時間完善,但是華國已經穩定,所有的人,都已經適應了這種體制!
老百姓基本的生活方式很快就發生了變化,等到清廷自然倒閉以後,看病去醫院,抓賊找警察已經成為共識,華國老百姓接受事物的能力,從來都不差,這些在19世紀60年代,哪怕是最開明的精英也沒有這種習慣。
從這一點而言,原本歷史中的滿清的社會轉型其實是非常成功的。
但清廷最大的問題在於太平天國之後地方普遍的軍事化,從唐代開始,如何防藩鎮就是政權的基本命題,公允的說,大清國的成績是歷代王朝中最好的,也是歷代王朝中最糟糕的,確實是成也八旗、敗也八旗,八旗的特殊性導致他們無法地方化,儘管這種傾向在大清一直存在,但地方化往往就意味著八旗失去戰鬥力。
因為八旗實質上就是職業軍人,而團練武裝恰恰相反,一旦建立,實際上無論是在家鄉還是在其他地方,都再也不可能離開地方政治,越不像職業軍隊,往往就越強大。
大清在太平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