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4部分

朝臣們稟奏的喜事便眉眼帶笑,一副深得欣慰的模樣,遇到壞事則面現憂色,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嘴臉,演技十分,無可挑剔,但心思卻用在了別的地方。

他在觀察君臣們的表情。

殿內的君臣大多是熟人,平日裡李素叔叔伯伯叫得親熱,而叔叔伯伯們也是一副喜愛親和的模樣,長輩與晚輩之間水乳*交融,高山流水。但是今日站在這朝堂上,叔叔伯伯們的表情全變了,每個人都是一副凝重嚴肅的模樣,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深思熟慮,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老謀深算萬無一失的結果。

李世民比較沉默,高高坐在上首,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聽,聽人稟奏,聽人提議進諫,聽人爭論,只有到了該拿主意的時刻,他才會開口說話,而他說的話幾乎已是最後的結果,迅速將所有的爭論平息下去。

李素仔細看了看李世民的臉色,李素站的位置離得比較遠,但依稀能看出李世民的臉色並不好,有些灰暗,精神也有些萎靡,雖然努力挺直了腰,努力露出皇帝該有的威儀,可李素分明能感覺到,相比李素剛認識時的他,如今的李世民卻像個遲緩木訥的老人,再也不復當年意氣風發揮斥寰宇的天可汗雄風。

李素心中一沉。

這才多久沒見,李世民竟已這般模樣,看來李績沒說錯,李世民已漸漸變了,他的一生是一本精彩的書,一個垂名千古的傳奇,當一個人走到了這個高處,除了追求長生,還有什麼?

李世民確實在服食丹藥,而且可以肯定,方士煉製的丹藥不但沒能讓他長生,反而愈發毀了他的身體,能不能飛昇不敢說,讓他提前早登極樂卻是肯定的。

李素心中不由五味雜陳。

豪傑遲暮,英雄無覓,天下再無敵手,李世民正在無盡的寂寞中放縱和摧殘著自己,世上再無任何人能激發他的雄心,因為那些曾經激發他雄心的人,如今已全部被他埋進了土裡。

如今李世民心裡的敵人,恐怕只有天上的神仙了。

有心想勸勸李世民戒服丹藥,然而李績的警告卻在耳邊迴盪,在這位極度自負的帝王面前,任何的勸諫都不會有太大的用處,哪怕是魏徵這位著名的諫臣,他的進諫如今恐怕也不太管用了,所以才會鬱結而病。

再看朝臣,李素髮現朝臣們站的位置頗有意思,殿上首座自然是李世民,而朝臣們所站的位置上,長孫無忌為首,房玄齡次之,左邊全是文臣,右邊全是武將,太極殿坐北朝南,所以文臣們站的是東邊,武將們站西邊,這個位置安排是有講究的。因為東為青龍,“青蒼玉,禮祠維肅,蜿蜿蜒蜒,來降景福”,是謂“治世”,主文治。而西為白虎,“肅肅清音,威攝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左”,是謂“殺伐”,主刀兵。

千年以後,某些黑*社會的堂口切語黑話裡也帶上一句“左青龍,右白虎”,這句話可不是胡編亂造,只是用歪了地方而已,這句話出自《易經》,“左青龍震卦,右白虎兌卦”,一文一武,把收保護費欺凌弱小的行徑粉飾得跟朝廷似的,令人不得不為上古神獸悲哀。

太極殿內朝臣們站的位置也是按照這個規矩,這是嚴格的禮制,連帝王都不可逾越分毫。

商議國事時,遇到拿不定的事情,李世民的第一反應便是偏過頭,先問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說完後,李世民再問房玄齡,而這兩位便是朝中文臣之首了,如若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二人的意見有分歧,李世民第三個問的人卻是褚遂良,最後才是三省六部官員和御史臺。

長孫無忌一直保持著淡淡的微笑,房玄齡則面無表情,李世民每次垂問時,長孫無忌都從來不推脫,有問必答,哪怕與房玄齡意見相左時,長孫無忌臉上的笑容也從未消失過,沒有想象中的爭吵,更沒有臉紅脖子粗的對罵,幾位宰相之間氣氛和諧,談吐文雅,道縱有歧亦不失君子之風,端只看表面的話,大唐朝堂是李素所知道的最文明的朝堂,當然,僅限於文臣之間。

至於武將們,李素看過他們一眼便覺得很無語了。

大唐的戰神李靖不出意外的告病缺席,武將以李績為首,後面是程咬金,牛進達,尉遲恭等開國老將,文臣們商議國事時,武將們通常是不說話的,除非李世民點名問到了才出來說幾句不痛不癢的建議,其餘的時候便是面無表情,目光呆滯地站在人群裡,安靜等待下班回家。

粗略觀察過一遍以後,李素對大唐朝堂大致瞭解了,然後李素特意朝長孫無忌多看了兩眼。很有意思,與李素所預想的差不多,唯一沒想到的是,長孫無忌在大唐朝堂裡的分量居然如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