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於中國歷史悠久,古物極大豐富,多得沒邊。似乎我們的古物取之不盡。但今天如果再去逛逛各地的古物市場,已被贗品所充斥,罕見真物,現出疲態,真東西不多了!

這不奇怪。首先是長久以來,農村貧窮,物品很難保持。近百年來又過一次次自我的粗暴的揚棄。更直接和更致命的因則是近二十年古?市場的開放。當時似有一種理論,似乎古?有了商品價值就不會被丟棄或毀掉,並把這種觀點當做古?市場開放的理由而全面放開。但不料,它的負面遠遠大於正面。

那些很久以來一直被視做“破爛”的東西,忽然值了銀子,一方面刺激了賣,一方面刺激了買。賣是為了換錢;買一半出於愛好,一半是為了升值。買賣都是市場的需求。這便促使一支專事蒐羅古物的隊伍古?商販的迅速形成與壯大。遺憾的是,我們對遺產最先看到的不是文化價值而是商品價值;最先深入田野並看重遺產的不是文化人而是商販。在金錢的驅使下,這無以數計的古?商販們跋山涉水、千辛萬苦地把各省各鎮各鄉各村的古代遺存從家藏細軟、字、陶瓷、傢俱到服裝、老照片、家譜、房地契、農具、生活什物,乃至窗扇、牛腿、花罩、磚雕、柱礎、門墩等等全都搬到市場上。我曾到京郊呂家營看過一個來自山西的商販存放古?的倉庫。單是各式各樣的油燈就有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糧鬥,至少上千。浩浩蕩蕩地擺成一片或高高地堆成一座小山。全是地道的“山西貨”。真比我們“網式”普查做得還徹底。其結果,一方面這些搬到市場的古物,失去它的出處,也就失去了對自己生的那塊土地的歷史文化見證的價值;另一方面那些被掏空了的古村落只剩下一個徒具其表的乾癟的軀殼。像一堆沒有內頁的書皮,只有空殼和書名,沒有內和內容。

古村落是被古?商販“淘寶”掏空的,也是被我們自己賣空的,傾其所有地賣空的。這就是二十年來古?市場的負面。由於沒有人類先進的遺產觀,沒有認識到這些遺產的精神文化價值,沒有在文明轉型期(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自覺的文化保護,也由於太看重古代遺存的濟價值了,才把這些極為重要、失不再來的歷史文化遺存失去。致使大部分古村落和城市的歷史街區出現了“文化空巢”現象。

可是,我們現在仍然沒有對重要的民間文化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保護法。前些年有一個來自歐洲的女子在貴陽待了六年,專事收集少數民族傳世的古老又精美的服裝,然後打包裝箱運回國。她收穫極豐,情不自禁地說出一句大話:“十五年後中國的少數民族服裝到我們那裡去看!”沒有法律保障的遺存會很輕易地流失掉。然而那些古?商販卻一刻未停,依然走村串鄉,奮力“淘寶”。古村落剩餘的文化液還在被使勁地*著。我想,倘若要保住中國大地上最後的生態的遺存,緊要的是立法保護,當然還有博物館保護和遺產教育等等。

我們總不能把古村落全變成文化空巢留給後人!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文化可以打造嗎?

一個氣勢豪邁的詞兒正在流行起來,這個詞兒叫做:打造文化。常常從媒體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這文化並非子虛烏有,多指當地有特色的文化。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有的文化還需要打造嗎?前不久,聽說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聽了一驚,口氣大得沒邊兒。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輝煌於世界了,用得著你來打造?你打造得了嗎?

毋庸諱言,這些口號多是一些政府部門喊出來的。這種打造是政府行為。其本意往往還是好的,為了弘揚和振興當地的文化。應該說,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營造一些文化氛圍、取得某些文化效應的。但這種“打造”還是造不出文化來。打造這個詞兒的本意是製造。優良的工業產品和商品,透過努力是可以打造出來的。文化卻不能,因為文化從來不是人為地打造出來的。溫文爾雅的吳越文化是打造出來的嗎?美國人陽剛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來的嗎?巴黎和維也納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來的嗎?苗族女子燦爛的服飾文化是打造出來的嗎?打造的?

文化是時間和心靈釀造出來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創造的成果,是自然積澱而成的。你可以奮戰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級酒店,甚至打造出一個豪華的劇場,卻無法制造一種文化。正像我們說,使一個人富起來是容易的,使一個人有文化哪怕是有點文化氣質可就難了。換句話說,物質的東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東西是不能用打造這個詞兒的。難道可以用搞工業的方式來進行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