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國務院又決定將春節假期前調一天,把除夕列為法定放假日,同時三個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也法定放假,這一重大決定,表現了國家對公眾的傳統文化生活及其傳承的重視與尊重,同時這也是保護節日文化遺產十分必要的措施。
節日不放假必然直接消解了節日文化,放假則是恢復節日傳統的首要條件。但放假不等於遠去的節日立即就會回到身邊。節日與假日的不同是因為節日有特定的文化內容與文化形式。那麼重溫與恢復已變得陌生的傳統節日習俗則是必不可少的了。
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從生活的願望出發,為每一個節日都創造出許許多多美麗又動人的習俗。這種願望是理想主義的,所以節日習俗是理想的;願望是情感化的,所以節日習俗也是情感化的;願望是美好的,所以節日習俗是美的。人們用煙花爆竹,驚駭邪惡,接新年;把天上的明月化為手中甜甜的月餅,來象徵人間的團圓;在嚴寒剛剛消退、萬物復甦的早春,趕到野外去打掃墓地,告慰亡靈,表達心中的緬懷,同時戴花插柳,踏青春遊,親切地擁抱大地山川??這些詩意化的節日習俗,使我們一代代人的心靈獲得了多麼美好的安慰與寧靜?
說傳統的習俗全過時了?如果我們不曾知道這些習俗,就不妨去重溫一下傳統。重溫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體驗傳統的精神與情感。
當然,習俗是在不斷變化的,但我們民族的傳統精神是不變的。這傳統就是對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對大自然的感恩與敬畏,對家庭團圓與世間和諧永恆的企望。
這便是我們節日的主題。我們為此而過節。
由此,我們便有了編寫此書的初衷。在刻下恢復傳統節日之際,將各個時代各個地域的傳統節俗收集起來,供大家瞭解。有的久已廢棄,且從中可以體味到古人的用心;有的至今還沿用,則使我們更明瞭它的意蘊與初衷;有的尚可採納,不妨摹習,恢復傳統,豐富節日。每節一冊,以應時節;配圖插,為了直觀。由於時間倉促,疏漏錯誤在所難免,敬希諸位明白人多多指正,以便不斷修正和完善,使之成為一本普及傳統節日文化工具性的小書。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大家過好我們的節日,保持民族優良的文化傳統。為了今天,更為了明天。
(圖文集《我們的節日》序)
城市的傳家寶
我們每個人手中都有傳家寶。
傳家寶是上輩留給我們的,或是祖輩一代代傳給我們的。這傳家寶,有時是一件稀世的古?珍玩,有時是一份記載家族榮耀的證物,有時是一門絕代的手藝或醒世的箴言。這種傳家寶是家庭的,也是個人私有的。
還有一種傳家寶,它不是個人私有的,是集體共有的。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有它的傳家寶,比如長城和盧浮宮、林肯的《就職演說》和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等等。每一個城市或村落也有傳家寶。它也是公有的。這種傳家寶,它有時是一個歷史遺蹟、一幢具有重要見證意義的建築、一項此地獨有的民俗,或是顯示一方水土獨有的精神、情感與審美的藝術。
前一種傳家寶是個人私有的財產,後一種傳家寶是大家共有的財富,它通常被喚做“文化遺產”。個人的傳家寶自己珍愛,公共的傳家寶大家共同珍惜。
一個城市愈悠久、歷愈獨特、文化愈深厚,它的傳家寶就愈多。傳家寶體現著這個城市的分量和文化上的含金量。如果上海沒了外灘、南昌沒了岳陽樓、寧波沒了天一閣、北京沒了四合院,它的分量是不是會一下子輕了一大塊?
然而城市的傳家寶與個人的傳家寶也有不同的地方。個人的傳家寶長輩會說給你,城市的傳家寶需要我們去認識,需要用歷史的、文化的、審美的眼光去認識它,用心靈去感應它。如果沒有這種心靈和眼光,無知於文化,便會視珍寶為尋常,甚至視為“無用”而隨手拋掉,這是最可悲的事。
我們不能只關心個人的財富,而不關切公共的遺產。因為這遺產是我們為之自豪和自信的憑藉,是我們鄉情的支柱。我們每個人對它都有責任。從文化的尊嚴上講,文化遺產是人們共有的財富,任何個人都沒有權利隨心所欲地抹去它。
我曾寫了這樣八個字,放在我的工作室,作為我和工作室諸位同志的座右銘:前世之寶,後世寶之。
為此,本書的目的,便是將天津這座城市的傳家寶盤點一番。縱向便是始於遠古,及至今朝;橫向則是歷史遺址、自然遺存、重要建築、生活名品、文化典、獨家民俗。然後總覽一起,分章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