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相配,繽紛呈現。這樣它就稱得上天津城市傳家寶的一冊寶典了。
自2004年春節,今晚傳媒集團別出心裁創編“賀歲書”。一年一本,已有三年,取材皆是津門本土歷史與生活文化,顯示出對故土的濃情厚誼。而圖書出版之日,又刻意安排在國人最大的節日春節,也就是人們的生活情感分外高漲之日。於是,這本賀歲書已變成了津城節日的亮點。從這高雅的賀歲書中,可以溫習往昔,充實自己,從而更愛生活,更愛我們的城市。
為寫好此書,津門文人雅士出力不小。本書作者既有老一輩專家,又有新生代學人,他們都是學識淵博、知之深廣,且又各傾所知、各盡其力。本書責任編魏新生先生更是不惜心血,為尋覓一幀插圖,寧肯踏破鐵鞋。為此,才有這般迷人的情景出現:津門年年書賀歲,人手常捧賀歲書。
新書出版,我祝“今晚賀歲書”一直編下去,也使津城的年更加有滋有味。是為序,亦為記。
(今晚賀歲書《津門傳家寶》序)
。 想看書來
沽上的年味
若說中國大城市的年味,首推應是津門。記得十年前的臘月三十,北京一些現代派家硬我去參加他們的展開幕式。我說,你們這些傢伙為了反傳統,專挑這個日子搞展,叫我大年三十也過不舒坦。在那個展上,清一色全是照貓虎地克隆當代西方,以及膚淺又空洞的胡塗亂抹和裝腔作勢,叫我大倒胃口。從展走出來,由於北京禁炮,街上只有平時那樣的汽車喇叭聲和人聲;店鋪也很少扎彩掛燈,幾乎看不到任何年的氣息。
我急著回家過年,驅車在高速路上疾馳。待車子過了廊坊,一種極其特殊的景象出現了路上一輛車子沒有。冬日的陽光把長長而筆直的公路照耀得像一條亮光光的河,居然還有幾隻麻雀遠遠地落在道路中央,待我的車子過去才驚慌地飛起來。很快我明白,人們都回到家裡準備過年了。於是一種年的感覺襲上心頭。
傍晚時車子下了高速,進入市區。街上車少人稀,一些店鋪閉了門,提早下班,回去忙年;心急的孩子們已開始嘭嘭嘣嘣點響了除舊新的鞭炮。天津人醉心於大紅吊錢,即使搬入新居,一排排公寓房的玻璃窗上,依舊飄動著紅豔豔的鏤花剪紙??不知不覺間,那種一年一度年的情感又把我無聲而溫暖地抱住。
此地人自小就生活在這種年的氣息裡。那貼在門板上吹鬍子瞪眼的門神,擦得幾乎看不見的窗玻璃,祭祖時燃香的氣味,奢侈之極的年夜飯,苦苦盼了一年的壓歲錢,天覆地走街的花會,笑嘻嘻地作揖拜年,以及紛飛雪花中耀眼的紅燈籠??使這些寒冷的日子熱烘烘閃著光亮,使平日的種種不快化為烏有,並使來年總是朦朦朧朧含著希望。
每個人都有些難忘的故事,與年相關,被年記憶。
每個人家都有些老友故人,平日不見,一年一次穿著新衣走上門來。
年,就這樣把生活中的情意串聯下來,也把一種美麗的傳統一遍遍地加深。
天津是個碼頭,碼頭的人心勝;天津是個商埠,商埠喜好人氣兒;天津是個市井的城市,市井的人崇尚生活本身。於是這個華夏民族最大的生活盛典年,便在這塊寶地上得到滋養,加倍地放出光芒。
當整個社會跟著時代朝著現代工業文明轉型之時,中國人到底是把年的文化擁在懷間,還是撇在一邊任其冷落與衰微?天津人似乎沒有答理這些爭論與擔憂,照舊有滋有味過大年。在各大城市一窩蜂地禁放鞭炮之時,天津依然故我,保持著自己城市的個性與傳統。每逢除夕子午交時,仍舊是萬炮升空,傾城同樂,一片祥瑞與歡慶。這就招致北京人紛紛開車來到天津過年癮。
如今,沽上年的風情,已傳播四方,近十年裡逢到臘月,中央電視臺就要到天津來拍攝年俗。
去年敬一丹他們來天后宮前拍攝剪紙市場時,我指給她看一種郵票大小的剪紙和福字。憑著她記者的敏感,她對這小東西很感興趣,卻不知何用。我告訴她,這是專門貼在電腦上的。小小又鮮紅的剪紙和福字往上一貼,年的意味便被點染出來。這是天津人的創造。天津人多有心,多主動,多能耐;他們設法讓自己的年文化佔領一切新生事物;同時讓不斷湧進生活的陌客融入自己不變的氣息之中。
年,所要表達的就是一種生活情感。祖祖輩輩的天津人創造了大量的當地特有的年俗和年的物品,讓高密度的年文化把自己圍在中間,並營造出年的氣氛,喚起對生活的熱愛與珍惜。
在當前猛烈社會轉型之際,年所受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