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樓東村老書記郭華的成功就在於此,他帶領孝義樓東村走上了一條獨特的“共富之路”。使樓東村始終以超前的思想和步伐引領農村經濟從起步走向發展、由變革走向擴張,並且最終成為山西農村經濟和鄉鎮經濟發展的標杆之一。其中有很多東西濃縮了郭華的智慧結晶,也成為我們研究新農村建設和新型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

作為山西三農產業中的風雲人物,郭華在擔任樓東書記的30多年中,把造福人民作為畢生追求,憑著一種堅定的理想信念,頑強的拼搏精神,獨特的發展思路,高尚的人格力量,率領樓東人高舉旗幟,艱苦創業,開拓創新,使樓東村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從貧困落後走向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共同富裕,成為山西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永不褪色的一面旗幟。 在深入探索樓東成功的真諦時,我們必須認真解讀郭華獨特的人格魅力、管理秘訣。看他是如何經過30年的勤奮摸索與實踐,形成一系列獨具樓東特色的管理思想和理論,這是值得後來者學習和借鑑的無價之寶。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對於這位把全部精力獻給呂梁山區農村發展的共產黨人來說,道路是那麼的艱難,但他始終保持著健全的人格和開放的心態,這是隻有堅持真理的人才能擁有的勇敢。並且他對於事業的付出與執著,激勵著越來越多的後來者。

幹社會主義我更膽大

1948年5月,*中央的晉冀魯豫部隊在山西發動了連續的重大戰役,並在隨後的時間裡徹底解放了山西。也正是在這戰火烽煙的時節,1948年5月11號,郭華出生于山西孝義樓東村。

激烈的戰鬥和即將到來的解放曙光,彷彿喻示著郭華與生俱來的兩種性格,那就是如鋼的堅強和對共和國、對家鄉的無限忠誠。

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孝義樓東村是有名的窮村。人無糧,馬無草,買毛主席語錄本還要貸款。當然這在那個年代也屬正常,可23歲入黨的郭華卻有種強烈的革新意識,他堅定地認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生產力低下,大家餓肚子,路線再正確也是不正確。

1976年,28歲的郭華被推選為樓東村書記。當時正是“*”後期,仍屬於極左時期,郭華頂著壓力,冒險組建了木工組、建築隊和運輸隊,還開了一個磚廠,可以說是領全國風氣之先,搞起了多種經營。

結果多種經營的路子沒走多久,郭華就在76、77年割資本主義尾巴的風潮中受到了批判,說他是“走資本主義道路”,給他戴上了“不務正業,破壞以糧為綱”、“唯生產力論”的帽子,成天被批鬥、寫檢查。

被關了禁閉之後,風華正茂的郭華自覺問心無愧,覺得不管紅衛兵強加給自己多麼嚴重的罪名,可肚子都吃不飽,算什麼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山區的農村幹部,自己什麼都不怕,也沒什麼可失去的,如果還有從頭再來的機會,自己還是要帶領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在一份檢查中,郭華寫下了這樣的題目:《幹資本主義我膽大,幹社會主義我更膽大》。

在郭華處於人生的低谷時,“窮怕了”的村民還是給了郭華堅定的支援,郭華現在還能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批鬥會上,他的一句話“社會主義就是帶領村民共同富裕”得到大多數村民的掌聲。

郭華 付出改變世界(2)

鄉親的支援,讓郭華堅定了把樓東鄉鎮企業發展下去的決心。在1975-1977年,樓東村的鄉鎮企業也是辦辦停停,停停辦辦,雖一直沒有大的起色,但是也為樓東後來的工業基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真正開始走上坦途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郭華開始大刀闊斧地做事,樓東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終於過去了,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農村實施了由“集體公社” 到“分田到戶”的重大改革,“包產到戶的承包責任制”迅速在全國各地推廣。而對於集體經濟已經有一定規模的樓東村,如何應對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呢?此時的郭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那就是不在樓東推行包產到戶。

這個方案讓很多人大為驚訝,覺得郭華是怎麼了,是不是被整怕了,怎麼全國都在搞包產到戶,你反倒不敢搞了。

郭華其實是有自己獨到的思考,他覺得樓東人多地少,一直就是集體農場,如果包產到戶了,每家各顧各的二畝地,怎麼實現機械化、水利化,包產到戶雖然好,但不代表在全國所有的地方都能解放生產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