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樓東全村的耕地由少數種田能手集體承包,從事現代機械化農業,絕大多數勞動力轉移到工業上去,很可能樓東會發展得更快。
郭華這麼做在當時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因為當時考核農村基層幹部的指標就是是否執行好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時間最終證明了郭華的判斷,十年後,當全國各地推廣土地規模經營、強調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時,樓東村早已先人一步,使得自己的生產力得到迅速發展,時至今日樓東依然堅持大公社集體農場的模式。
郭華始終執著地堅持一個信念:“富裕樓東,幸福百姓”。“*”中,他冒險在樓東村建設“資本主義”的小工廠;全國推行“包產到戶”的時候,他堅持搞集體承包制這些都為樓東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當我們今天再看中國突出的三農問題,不能不感嘆郭華在三十年前的遠見卓識。
樓東精神與共富之路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樓東村都是山西經濟中別具特色的一面旗幟。
如今的山西樓東俊安煤氣化有限公司之股東孝義樓東工貿企業集團公司,在郭華的牽頭下,始建於1986年,是一家以煤焦為龍頭,包括工農商業、房地產、服務、娛樂等27個大小企業的集體聯合企業,其擁有固定資產億元人民幣,年經營收入超過2億元,為當地稅收、財政收入,乃至繁榮穩定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可以說改革開放30年來,樓東村始終是公認的先進集體,三大產業的幾十個企業齊頭並進,年創利稅兩個多億,資源並無突出優勢的樓東村能取得如此突出的經濟成就,不能不讓人們感到震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背景之下,樓東村是一個參與平等市場競爭的經濟實體,但能不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做強做大,很值得研究。
郭華在帶領全村發展工業的同時也不忘農業,畢竟土地是農民的根本。20 世紀90年代,樓東村將全部土地在村民自願的原則下,由集體統一耕種管理,建起孝義市首家農場。依靠科技,大膽創新,走了區域化種植、農場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現代農業新路子。並與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建起了長期協作關係。發展優質小麥種籽基地600餘畝,開發復墾廢棄地120畝,新建了農業科技示範園。示範園區內渠、林、路、水、電全部配套,現已具規模。並且園區種、養、加的鏈條發展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為樓東農畜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給孝義市農業調節帶了好頭,起到輻射作用。
郭華 付出改變世界(3)
不僅如此,樓東實際上就是一個小社會,樓東的體制、機制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實現了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實現了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公正,並在經濟發展中堅持科學發展觀。 正如郭華所言:“樓東精神”的核心是“創富”的使命感和“共富”的社會責任感。這種精神激勵著樓東人艱苦創業,永不懈怠。樓東的“共富”思想突破了小農意識的侷限性,儘可能地把樓東經驗傳送到其他貧窮地區,幫助更多的農村脫貧致富。
另一方面是樓東村提出的“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的發展思路。根據這個發展思路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解決了教育農民的問題,這正是今天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借鑑的。
合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人說,融資就是穿別人的鞋,走自己的路,不懂融資的人就不懂得擴張。中國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資本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本要素,一個企業從建立到生存發展的整個過程都需要籌集資本,在企業的壯大擴張過程中,融資顯得更加重要。
進入九十年代後,樓東企業已小有成績,溫飽有餘,生活殷實。有人已經很滿足了,也有人不知道明天該怎麼走?這是所有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都會遇到的問題。在這一階段,把握好方向,就能將企業帶入第二次創業;如果把握不好方向,企業就會逐漸走下坡路。 1990年,當時山西大多數煤礦企業還是採用落後的生產工藝,造成大量的浪費。郭華看到這麼多優質資源白白浪費很痛心,希望找到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提高產能,減少浪費消耗。最後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與香港俊安集團合作,引進外資,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與管理。這也是呂梁地區第一家合資企業,成為當地企業學習的物件。另外現在當國家大力倡導“迴圈經濟”之時,郭華的山西樓東俊安煤氣化公司早在那時就開始了資源迴圈利用。
1999年9月山西樓東俊安煤氣化公司正式成立,由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