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等課程。著名的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最近發現,很多剛進來的MBA新生很期待修習企業倫理相關課程,而在過去,這些課程相當冷門。
與此同時,西方的一些企業在用人上更注重道德的考量。比如,IBM的人力資源部現在有這樣的用人原則:絕不任用“帶兵集體跳槽”的主管,也絕不任用帶著前一家公司商業資源前來投靠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有道德瑕疵”。
“企業忠良”不僅僅是東方的提法,而且是企業、社會不得不面對的世界性課題。
西方的管理文化在有意無意地向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代表的東方文化靠攏。為什麼這樣說?我們知道,西方文化在傳統上是以顯性的物理世界為解讀物件,強調外在的秩序和規範,延伸到管理上,常常把人也做了物化,希望用程式和制度就可以完全歸化,如上個世紀初福特汽車公司的“流水線”管理方式就被西方管理學者奉為楷模。但是,人畢竟不能等同於一個螺絲釘。一個螺絲釘只要擰在生產線上的某一個環節,它就會安分守己、盡職盡責。人就不同了,他有思想、有慾望,隨時面對各種誘惑。他可以恪盡職守,也可以搖擺不定,甚至自行脫離“流水線”。當巴林銀行把裡森“擰”在它的“流水線”中新加坡分行的環節上時,裡森這顆“螺絲釘”脫落了,巴林銀行的整個“流水線”瞬間全盤崩潰。而東方文化的傳統是以人為解讀物件,強調內在的倫理和道德,如儒家思想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第一步,也是一切行為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要忠良,靠修身。修身就是“全面倫理道德管理”的基礎。
管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認為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人們把這一規律總結為“木桶原理”。
很多管理學的學者都在研究解決如何把企業最短的那塊木板變長。例如,企業的生產能力、研發能力比較突出,是長木板;而企業的營銷能力相對較差,造成產品積壓,那麼營銷能力就成為短木板。這時,管理專家就要考慮如何解決營銷問題。或者,企業銷售不錯,但擴大生產所需資金成為企業發展的軟肋,成為短木板,那麼企業上上下下都會著手解決資金問題……
殊不知,德行不是木桶桶壁上的木板,而是木桶的桶底——桶底漏了,什麼也盛不下。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學》中說:“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把優秀的人才聚攏到一起;有了優秀的人才,才能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古代是農業經濟,土地是種植業的基礎,我們這裡把“土”理解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了核心競爭力,才能夠創造財富;有了財富的應用,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在這個良性迴圈中,德行才是根基,如同木桶的桶底,如果不忠不良,最根本的桶底沒有了,再滿的水也會漏得個乾乾淨淨。
txt小說上傳分享
水生財(1)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並使之生長,卻不與萬物爭高下和利益,總是安然處在眾人都厭惡而不願意去的低窪之地,這種品格,實際上是最接近於“道”的。
水滋潤萬物,賦予萬物以勃勃生機,而並不為自己爭取任何利益,的確到了“上善”的境界,堪稱我們做人或行商的楷模。但問題是,企業畢竟是以贏利為核心目標的,不是慈善機構,如果只是付出,只是給予,估計沒幾天就關門了,因為手裡的幾個錢都“施捨”掉啦。
這真的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我們繼續在水中找一找答案吧。
水善利萬物的結果是什麼呢?每個人可以看到的事實是:森林茂盛,鬱鬱蔥蔥;芳草萋萋連綿,達於天際……這是水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客觀結果。那麼,水又為自己帶來了什麼呢?如果只是一味地付出,會不會帶來乾涸枯竭的後果呢?答案是否定的。水恩惠萬物,雖然主觀上不為自己爭取任何利益,但客觀上,水的善行,卻使自己獲得了莫大的利益。我們想一想,水的仁德,造就了萬物共生的優越自然環境,江河所經之處,森林、草地形成的良好植被,使雨水能夠及時補充匯聚到河流中去,彌補了因空氣蒸發和土壤滲透而流失的水分,才使得江河可以長流於天下。假設水只是關注自己,不願去恩澤眾生,那麼可以想見的結果將是,土壤逐漸沙化、寸草不生,水自身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