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經過孫權的同意,劉備出兵佔領荊南四郡。3。劉備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劉琦死後,劉備自領荊州牧。由此可見,劉備是在孫權答應借地後,才出兵佔領荊南四郡的。也就是說,這荊南四郡是借來的。而且,劉備在這借來的地盤上自封為荊州牧時,並沒有經過孫權的同意。

本人所述的時間順序來自於《三國志》,實際上《資治通鑑》中的三國史料也取材於《三國志》,但作者司馬光將紀傳體轉換成編年體時,出現了時間順序的錯誤。

應該說,《三國志》要比《資治通鑑》可靠的多,但讀《資治通鑑》可以省去查時間順序的麻煩。所以很多人在寫文章時,寧願引用《資治通鑑》的內容。易中天先生的錯誤,也恰恰是這樣造成的。

(四)易中天讀不懂“嚴刑峻法”

易中天在《品三國》中說,諸葛亮的政府最像是真正的政府,因為在魏、蜀、吳三國政府中,只有諸葛亮的蜀漢政府是在“依法治國”。易中天還在襄樊市紀念諸葛亮出山1800年慶典儀式上說,諸葛亮具有“公正廉潔的法制精神”。易中天所謂的諸葛亮“依法治國”的結論,並非擁有真實的史料來佐證,只不過是依據了陳壽對諸葛亮的評語而已。事實上。諸葛亮並沒有依法治國,也沒有什麼法制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出的只是一個“人治”精神而已。

易中天之所以說諸葛亮具有法制精神,是因為他錯誤地把“嚴刑峻法”看成了“法制精神”。然而,法制的本質並不在“嚴”和“峻”上,而是在一個“公平”之上。

根據《蜀記》引郭衝五事:諸葛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鹹懷怨嘆。所以法正曾經勸諫諸葛亮,希望諸葛亮廣施恩惠,緩刑弛禁。而諸葛亮則認為,劉璋治蜀時,刑法太輕,導致蜀人忘記了君臣之道。所以他要“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

由此可見,諸葛亮的嚴刑峻法,體現了一種矯枉過正的心態。與公正的法制精神扯不上關係。諸葛亮要做的並不是維護法律的公平,他只不過是要把刑法加重而已。其目的則是為了維護所謂的“君臣之道”。

諸葛亮執法不公案例之一:打擊競爭對手彭羕

彭羕是龐統、法正、劉備公認的奇才,也是諸葛亮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之一。諸葛亮向劉備打小報告,說彭羕有野心,導致劉備疏遠了彭羕。後來諸葛亮還根據馬超的檢舉材料,把彭羕下進大獄。儘管彭羕為自己百般辯護,諸葛亮還是不由分說,便將其無情誅死。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只能看到嚴刑,卻感覺不到半點的公正。我們也只能看到“人治”,而無法感覺到“法治”。

附錄1:易中天讀不懂諸葛亮(8)

諸葛亮執法不公案例之二:縱容法正為所欲為

建安二十年,孫權與關羽發生摩擦,劉備率兵前去公安解決問題。身為蜀郡太守的法正開始大肆報復得罪過自己的人,而且還濫用職權,殺死了很多條人命。有人向諸葛亮提出建議,說:“法正這個人太過分了,將軍您應該向主公彙報一下這個情況,免得他繼續胡作非為。”諸葛亮回答說:“主公現在身處公安,面臨著曹操和孫權這兩股強敵,而且還要時刻防著孫夫人的突然翻臉。在這樣艱難的困境下,是法正充當了主公的翅膀,他讓主公翻然而翱翔。這樣的局面誰也無法複製。所以,我們又何必阻止法正而讓他覺得不如意呢?”

諸葛亮之所以沒有向劉備檢舉法正的過錯,是因為他知道憑自己的資歷,無論如何也是無法撼動法正地位的。

據說有一次劉備與曹操大戰,情況非常不利於劉備,但劉備堅決不撤退,當時沒有人敢勸諫劉備。法正冒著箭雨,擋在劉備身前。劉備大喊:“孝直(法正)你快躲箭。”法正說:“明公你不怕箭石,何況我法正呢?”劉備這才說:“孝直,我和你一起退。”於是,劉備才退出了戰場。

法正冒著生命危險,保護劉備的安全。劉備自然對他非常信任。所以,諸葛亮不去動法正,是非常明智的。

諸葛亮執法不公案例之三:為討好關羽而貶低黃忠

老將黃忠,曾在定軍山戰役中大敗曹將夏侯淵,是劉備取得漢中的重要功臣。劉備在自立漢中王的時候,立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便提出意見,說:“黃忠的名望向來不如張飛、馬超,現在卻讓黃忠與他們處於相同的排列。張飛、馬超見識過黃忠的功勞,可能不會有什麼意見。但是關羽在遠處,恐怕會不高興這樣的任職安排。所以我想問問,是不是非要這樣任命?”

好在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