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到科大後,我記得第一學期數學考試我考了61分,比較差。語文71分,其他都是六七十分,只有物理考了80,這在以前的學校是很好,但在科大就是很差。所以我首先感覺到差距和壓力。到了最後幾年,我的成績最好,研究生考試成績是學校第一名。這給我的總結是,儘管基礎可能比較差,在這麼多聰明人中間,透過努力還是可以做得很好,同時,還可以得到一種新的自信。”

讀書,選擇好的學校和專業;就業的時候,選擇好的公司,好的領導;創業的時候,選擇最適合發展的行業。當優秀者失去“參照物”作用的時候,就是你已經完成“再造自信”、實現人生突圍的階段。

人生於世,不可避免總要受到各種事件的影響,但是擁有獨立的自信,則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不論輿論評價的好壞,都始終能對自己有合理而堅定的信心,而不讓自己的命運由別人來主宰。

4.克服消極浮躁的心態

丹麥有句格言說:“即使好運臨門,傻瓜也要懂得把它請進門。”

如果我們經常存有消極的心態,或者不良的情緒,不用說,信心跟成功就不會走進家門。

在我們的人格當中,構成心態和情緒不良的因素很多,有自身的問題,有外在的原因,感情、家庭、性格、環境、學習、就業等等,甚至連身上的服裝、一時的天氣,都能讓人心情不佳和情緒不良。因此,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我調整的能力,甚至能夠以強制的方式剋制自己,讓情緒穩定,心態平和,保持信心。

以平和的心態上課和考試

前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湯敏曾回憶道,1973年,他被派到廣西南寧第四中學當數學老師。沒有比“趕鴨子上架”更叫人沮喪了。他高中都沒有畢業,但他必須去給一群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學生上課。後來,有人這樣他:你在講臺上如何能夠自信?

湯敏的回答是:剋制情緒,保持樂觀,然後自學,他經常就是“上週自己剛自學完,這周就要給學生上課”。

1977年10月恢復高考,廣西考區對考生的年齡限制是25歲,湯敏已經24歲了。他很想參加高考,可有三個原因在向他說“NO”:第一,沒有把握,除了數學自學過外,其他課程如英語、物理、化學都沒學過;第二,朋友家人不支援,因為他已經有份穩定的教師工作,普通師範大學畢業也不過充當一箇中學老師;第三,面子問題,和學生一起考試,“壓力很大,如果考不過學生或者考砸了,肯定很丟臉”。

人要做成什麼事,就不能有那麼多的疑慮,人生難免有些尷尬,關鍵在於保持心態的良好和積極,湯敏便這樣認為。最後,他參加了考試,並且改變了自己的一生,成為了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

第3章 擁有自信(11)

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以及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最常見的心態問題有兩種,一是眼高手低;二是有些自卑,不敢爭取機會。

其實,這都是因為對社會、行業、自身職業能力不瞭解所造成。年輕人在找工作之前,應該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包括學歷、專業、年齡、籍貫、學習、工作、興趣、理想等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進行恰當定位,這樣心態的積極才有落點和槓桿。

讓自己的心態積極,讓自己的情緒樂觀,有助於穩定我們的自信。關於如何培養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堅定自己的自信,在對200多位成功人士調研的基礎上,我歸納出如下建議:

——永遠不要有絕對不可能的消極想法;

——確立切實可行的目標,然後樹立必勝的信念;

——羅列自己的特長和優點以及能夠在競爭中取勝的優勢;

——學會寬容該寬容的人包括自己的過失,也欣賞別人以及自己的成就;

——學會感激別人的幫助,培養雙贏的合作思維;

——學會樂觀地看待身邊的人和事,哪怕是一些不如意的。

警惕自信過頭

自信,堪稱開放式人生的脊樑。但從自信到過分自信,往往也只差半步,只在一念之間,只有一線之隔。自負、自我、頑固、剛愎自用、個人英雄主義等許多問題,皆源於此。因此,我們需要警惕一些“自信過頭症”。

圖3…4:自信過頭的症狀

(1)自信別變成自負

一般說來,如果是做人,稍微自負比略為自卑要好,因為你起碼還會積極主動地去爭取實現目標,有行動總比沒有行動要有收穫。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