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欠賦而被斥革。所謂“某探花”,指崑山葉方藹,順治十八年一甲第三名及第,在欠賦冊中,指他“欠折銀一厘”。葉方藹時為翰林院編修,具奏雲:“所欠一厘,準今制錢一文也。”但即使只制錢一文,仍須丟官,民間因有“探花不值一文錢”之謠。後於康熙十二年復起,位至一品,諡文敏。

“大司馬龔公”指龔芝麓。當康熙二年,方官左都御史,於八月間具奏:“請將康熙元年以前催繳不得錢糧,概行蠲免。有司既並心一事,得以畢力見徵;小民亦不苦紛紜,得以專完正課。”奉旨“下部知之”,即准奏之謂。苛擾兩年有餘,至此告一段落,但已不知幾人破家、幾人斃命、幾人出亡。而因果報應之中最令人感慨者,則為周壽昌《思益堂日札》所記一事:

國初江南賦重,士紳包攬,不無侵蝕。巡撫朱國治奏請窮治,凡欠數分以上者,無不黜革比追,於是兩江士紳,得全者無幾。有鄉試中式而生員已革,且有中進士而舉人已革,如董含輩者非一人。方光琛者,歙縣廩生,亦中式後被黜,遂亡命至滇,入吳三桂幕。撤藩議起,三桂坐花亭,令人取所素乘馬與甲來,於是貫甲騎馬,旋步庭中,自顧其影嘆曰:“老矣!”光琛佐左廂出曰:“王欲不失富家翁乎?一居籠中,烹飪由人矣!”三桂默然,反遂決。軍中多用光琛謀。吳世敗,光琛亦就擒,磔於市。

方光琛為明朝禮部尚書方一藻之子。當吳三桂舉事時,朱國治適為雲南巡撫,冤家路狹,為吳三桂縛去祭旗開刀,死狀甚慘。無名氏《研堂見聞雜記》雲:

撫臣朱國治既以錢糧興大獄,又殺吳郡諸生一二十人,知外人怨之入骨,適以丁憂罷。故事:隸旗下者例不丁憂,守喪二十七日,即出視事。公守喪畢,具疏請進止,朝議許其終制,另推新撫韓公世琦。尚未蒞位,朱恐吳人為變,倉猝離位,輕舟遁去,吳中為幸。朝議以大臣擅離汛地,擬降五級,而嚴旨切責,革職為民。後於康熙十一二年復撫滇中,值吳三桂變,提去開膛梟示。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鑊湯熾火的江南奏銷案(2)

所謂“殺吳郡諸生一二十人”,指有名的“哭廟案”,金聖嘆死於是役。自“江上之役”以後,朝中親貴及用事大臣,以江南人心未盡帖服,因指派小酷吏朱國治撫吳,但在世祖未崩前,親裁大政,朱國治尚未能肆逆;及世祖既崩,了無顧忌,金聖嘆首當其衝。“哭廟案”及朱國治的下場,以後再談;此處就“奏銷案”中受荼毒的南方數省士紳而知名者,略志其遭遇:

一、吳梅村:順治十年,被迫出山,授國子監祭酒。顧伊人撰《吳梅村先生行狀》雲:“間一歲,奉嗣母之喪南還,上親賜丸藥,撫慰甚至。先生乃勇退而堅臥,謂人曰:‘吾得見老親,死無恨矣!’未幾,朱太淑人沒,先生哀毀骨立。復以奏銷事,幾至破家。”

按:《梅村詩集》有七律一首:“注就梁丘早十年,石壕忽呼蓽門前。範升免後成何用?甯越鞭來絕可憐!人世催科逢此地,吾生憂患在先天。從今陴上田休種,簾肆無家取百錢。”此詩共兩首,題作“贈學易友人吳燕餘”,而此首除起結兩句與《易經》典故有關外,通首皆詠追欠賦,二句“石壕忽呼蓽門前”,刻畫如見;下句用後漢範升免官典,則梅村似亦在革職之列;四句則晉朝北海太守王承,不鞭犯夜的書生,而竟鞭撻,折辱斯文,故有下句“人世催科逢此地”之嘆。結尾兩句,感慨更深,揚雄世世種陴上之田,從今休種,則耕讀傳家亦不可得;不如嚴君平賣卜,日得百錢自贍。“無家”二字絕沉痛;而他人學易,謂之為將來可資以賣卜,非贈人之體,實亦憤激使然。

又《研堂見聞雜記》雲:“其革職廢紳,則照民例,於本處該撫發落。吾州在籍諸紳,如吳梅村、王端士、吳寧國、黃庭表、浦聖卿、曹祖來、吳元祐、王子彥,俱擬提解刑部,其餘不能悉記。”提解慘狀見邵長蘅《青門麓稿尺牘》,致表兄楊廷鑑書:

江南奏銷案起,紳士維黜籍者萬餘人,被逮者亦三千人。昨見吳門諸君子被逮,過毗陵,皆鐺手梏,徒步赤日黃塵中。念之令人驚悸,此曹不疲死,亦道渴死身。旋聞有免解來京之旨,灑然如鑊湯熾火中一尺甘露雨也。

按:此為康熙元年盛夏之事。五月間有特旨:無論已到京、未到京,皆釋放還鄉。

又《研堂見聞雜記》雲:

吳下錢糧拖欠,莫如練川,一青衿寄籍其間,即終身無半鏹入縣官者。至甲科孝廉之屬,其所飽更不可勝計,以故數郡之內聞風蝟至,大僚以及諸生,紛紛寄冒,正供之欠數十萬。會天子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