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淡水河谷宣佈與寶鋼達成協議,漲價19%。
中方鏖戰半年多的鐵礦石談判黯然收場,“中國價格”並未出現。
事後,中鋼協還是對寶鋼在這次談判中的表現給予了正面的評價。羅冰生在披露談判詳細過程時下結論說:“縱觀整個談判過程,是由中國主導。中國握有話語權,中方的態度、觀點、依據被對手廣泛重視,使得供方大幅度漲價的計劃並未實現,現在達成的協議是一個折中方案。這次價格談判,中國得大於失。”
羅冰生也指出了影響此次談判的不利因素,一方面,前期國內鐵礦石進口激增,大幅超過實際需求,造成虛假繁榮,這樣只是對供方有利,對我方不利;另一方面,國內有些鋼廠和貿易企業透過長期合同進口鐵礦石後在國內高價倒賣,同樣也給了外方以談判口實。
中國鋼鐵業繼續翹首期盼著“中國定價權”、“中國價格”的出現。
。。
中國價格終於出現
時光如梭,中國鋼鐵企業很快等來2007年度的國際鐵礦石談判。
談判的結束同樣也來得很快。
2006年12月11日,新一輪鐵礦石談判在上海展開。供應方強烈要求價格上漲,但被需求方日本新日鐵公司、韓國浦項鋼鐵公司拒絕。雙方確定於2007年1月8日開始舉行第二輪談判。
12月21日,談判開始僅10天,中方就率先談定了2007年度鐵礦石的基準價格。寶鋼集團在公司網站上釋出了這一訊息:寶鋼與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就2007年度國際鐵礦石基準價格達成了一致。作為結果,淡水河谷北部和南部生產的粉礦價格將在2006年基礎上分別上漲。新的2007礦石年度的卡拉加斯粉礦和標準粉礦的基準價格分別為美元/幹噸度和美元/幹噸度。
淡水河谷也同時發表了宣告,並稱2007年的鐵礦石價格反映了全球鐵礦石市場的供求狀況,而且談判雙方達成協議的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12月24日,處於輿論旋渦的中方主要談判代表………寶鋼的劉永順謝絕了一切採訪,開始休假。一位接近寶鋼的人士悄悄透露,劉永順擔任談判代表的兩年來一直備感疲憊和壓力,談判完成後,私下表示不希望2007年繼續出任代表。
在後來公開中方談判策略時,劉永順總結道,前幾年的例子證明,拖得越久漲得越多。事實上,在鐵礦石談判中,鋼鐵企業之間也存在著競爭,誰先達成一個價格並被全球接受,是這家企業能力的體現。劉永順與中鋼協商量的談判策略是:先與淡水河谷談下來,再談澳大利亞兩大礦山巨頭。就這樣,中國拿到了首發定價權。
的漲幅並沒有讓國內鋼鐵企業感到十分滿意,不少人都認為5%的漲幅更合理。但既然談下來了,也只能接受。更重要的是,拿下首發定價權,沒有再現往年談判過程中的“屈辱”掙扎,已經讓寶鋼在本次談判中的表現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讚揚。
妥協的勝利也值得歡呼。
寶鋼的速戰速決讓本輪談判結束得比以往都早。12月底,淡水河谷與歐洲鋼企簽下了合約;1月11日、12日,日本新日鐵等五大鋼廠與必和必拓、力拓達成協議,漲價幅度追隨寶鋼。
2007年鐵礦石談判就此結束,平靜得出人意料。
。 想看書來
預熱2008年談判
2008年
預熱2008年談判
早在2007年年中,中鋼協就開始著手為2008年度國際鐵礦石談判做準備。當時國際投行紛紛預測來年鐵礦石將漲價,高盛預測漲價5%,德意志銀行預測漲價10%,而瑞銀的研究部門釋出報告預測2008年鐵礦石談判價格至少上漲25%。鋼鐵企業和礦商都沒有對該預測做出反應。但中鋼協已經意識到可能會對2008年談判造成不利影響的諸多因素,並開始著手處理,試圖為談判清路。
首先,屢創新高的海運費問題。
當時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05年巴西圖巴朗港到中國航線的平均鐵礦石運費為美元/噸,2006年略降到美元/噸,而到2007年年中,這段海運費漲到了美元/噸,同比上漲了。澳大利亞到中國航線的平均鐵礦石運費2005年為美元/噸,2006年為美元/噸,到2007年年中飆漲,達到美元/噸。
按照2007年簽訂的鐵礦石協議價格,淡水河谷到中國的粉礦價格為72~73美元/噸,海運費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