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明娜女王辭去王位之後,朱莉安娜繼承了王位。作為女王的丈夫,伯恩哈德繼續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並且逐漸將注意力放在了發展荷蘭工業與海外貿易上。後來,瑞廷格提議召開一次由歐洲與美國政界、商界和學術界參加的大會,這引起了有國外經歷的伯恩哈德的濃厚興趣。在他們兩人的第一次會談中,伯恩哈德被這一專案深深地吸引了。他要好好考慮這件事情,並諮詢了自己的顧問和朋友。後來,經過幾次會議以及多方諮詢,很快一組人選便產生了。
1952年9月25日的巴黎會議上,所有人都一致認為,當前迫切需要改善與美國的關係。
根據傳記作家凱·伯德的記載,1952年末,“瑞廷格來到美國,嘗試著向美國人兜售自己的觀點。同時,他還見到了外交家艾夫里爾·哈里曼、銀行家大衛·洛克菲勒以及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的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將軍等老朋友。在瑞廷格說明來意之後,史密斯說,‘你怎麼不早點來找我呢?’隨後,他建議瑞廷格去找即將成為艾森豪威爾總*事特別助理的C·D·傑克遜。很快,傑克遜便組織起了幾名美國人”。新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及其幾名幕僚都有過在歐洲生活的經歷,也深刻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他們都很熟悉伯恩哈德,並非常看重他。就這樣,隨著美國人的加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世界領導人大會的道路鋪平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基辛格:彼爾德伯格的左右手(1)
基辛格的外交政策促進了中美兩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兩國分別在對方的首都建立了聯絡處。對此,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深感滿意。
在約瑟夫·瑞廷格提出建議,組織一個由世界領導人組成的大會討論如何應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時,被邀請人名單上赫然寫著大衛·洛克菲勒的名字。
大衛·洛克菲勒出生於1915年,是百萬富翁約翰·D·洛克菲勒最小的兒子。大衛1936年畢業於哈佛大學,擁有英國曆史與文化學士學位。後來,他又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繼續在哈佛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深造。1940年,他與幾個哥哥成立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1940~1941年,大衛擔任過紐約市長菲奧雷洛·亨利·拉瓜迪亞的秘書;1941~1942年,還擔任過美國國防、健康與福利事務辦公室的地區主管助理;1942年,大衛加入美國軍隊,擔任駐北非和南部法國軍事情報官員,並在阿爾及爾設立了一處情報網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7個月,大衛擔任駐巴黎助理軍事參贊。戰爭結束後,他回到家鄉,加入了大通銀行(1955年被兼併,成為大通曼哈頓銀行),擔任經理助理。後來,他成為大通銀行的高階副總裁,負責經濟調研和紐約地區的客戶關係工作。
1954年,受伯恩哈德親王邀請,洛克菲勒參加了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第一次會議,成為俱樂部創始人之一以及領導委員會委員。伯恩哈德親王辭職之後,洛克菲勒主持俱樂部的工作,推行美國國際主義。關於這一點,他在一本*中寫道:“一個多世紀以來,意識形態極端主義者抓住一些公眾熟知的事件攻擊洛克菲勒家族,指責我們左右美國政治和經濟。有些人甚至認為,我們是一撮旨在破壞美國根本利益的陰謀分子,把我們家族和我本人稱為‘國際主義分子’,並懷疑我們與世界其他地區一些人圖謀建立一個集權制的政治和經濟體,甚至要建立一個新世界。”
《洛克菲勒*》於2002年發表之後,《標準週刊》資深編輯、《新聞週刊》特約編輯戴維·布魯克斯在《紐約時報》上發表長篇文章,不但詳細剖析了大衛·洛克菲勒本人,而且披露了一些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鮮為人知的訊息。(在該報社120多年的全部檔案資料中,“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字眼僅出現過10次左右,對其歷史和宗旨的介紹更是少之又少。)布魯克斯注意到,洛克菲勒是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因此他寫道:“他具有莫扎特般的節奏感,從不發火,只是偶爾‘生氣’;對他來講,沒有糟糕的事情,只有‘不圓滿’的事情。”
在談到洛克菲勒參與諸如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之類的論壇時,布魯克斯一語雙關地說:“在人類歷史上,忍受枯燥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美國會員中,影響力堪比洛克菲勒的只有洛克菲勒的一名門徒。
1923年5月27日,亨利·基辛格出生於德國的菲爾特。1938年,為了逃避納粹的*,基辛格一家首先來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