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快 感久等不至,便成為一種飢渴的夢想,一旦機會成熟,宣洩情緒的農民們必會無法區別自己 到底是處於戲劇狀態之中還是處於生活狀態之中。 〃中國人喜歡戲劇,就跟英國人喜歡體育、西班牙人喜歡鬥牛一樣。〃曾在19世紀來到中 華帝國的美國人史密斯說,〃我們必須注意這樣的事實,那就是中國人作為一個種族,具有 強烈的做戲的本能,很輕微的刺激,都能使一箇中國人進入戲劇,把自己當做戲裡的一個角 色。〃《中國人的氣質》,(美)亞瑟·亨·史密斯著,張夢陽、王麗娟譯,敦煌 文藝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第1頁。洋人們常常驚訝於這樣一個在中國到處可見 的普遍現象,那就是即使在十分安靜的場合裡,即使僅僅是兩個熟悉的人相見,中國人都要 誇張地放大自己的驚喜,誇張 地提高自己的嗓門,他們幾乎是在喊:〃是您!您來啦?〃於是把洋人著實嚇了一跳。當洋 人們看過幾出中國的戲劇之後,他們明白了:這是一個小小的戲劇場面。 中國人所做的許多事情,目的中不排除給別人看,這關係到中國人的尊嚴。送葬,無論是執 行的程式還是專門穿上的喪服,無論是吹著喪樂的化裝樂隊,還是很藝術的假哭,看上去就 是一個龐大的戲劇場面。結婚,其程式更加戲劇化:彩繪的轎子,幸福的新嫁娘……只是她 必須抱著娘哭。而板正的新郎官穿著狀元的戲裝,極力掩飾激動的心情,惡狠狠地拿著一張 弓,向剛進門的新娘射出一支箭……中國人硬說新娘可能是妖精。繁雜的中國民間禮儀諸如 拜年、會客、盟誓以及最普通的來往,都可能成為大街小巷中的一次〃表演〃,而所有〃表 演〃笨拙或者不會〃表演〃的人都可能被中國人稱之為〃不懂事〃。 適當的時候說適當的臺詞,這樣無論做戲的和觀戲的都滿足了,中國人的人際交往由此而圓 滿。〃鄙人才疏學淺〃,典型的一句戲劇語言,使用在生活中卻是那樣的自然和諧,而且任 何一箇中國人都不會愚蠢到真的就認為這個人在表明自己沒有學問。〃貴公子前程無量〃, 說這句話的中國人也沒有哪一個是認真的,因為這個孩子將來的前途如何誰也說不清楚。社 會的〃面具化〃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特徵〃,並且異常生動地滲透在了中國人的性情之中。 於是,只要在〃演員〃和〃觀眾〃之間能夠沒有痕跡地互換,中國人的人際關係便能得到一 種平衡。能夠把中國社會的林林總總看成是一齣戲並且平靜地欣賞,你就是個〃地道〃的中 國人了,日子和心情也都會好了許多。中國人是講道德的,不到自身危機時刻,是從不輕易 進入到別人的〃幕後〃的,因為大家都知道〃幕後〃是些什麼。中國人的日子基本上沒有多 少懸念可言,如同雖然中國所有的戲劇都沒有事先不知的懸念,可觀眾依舊一起正而八經地 對劇情的發展發出驚歎或者驚訝聲一樣,中國人的日子有滋有味。 中國人很容易模糊戲劇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 純粹的戲劇行為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反而被視為生活的常態,而人在生活中的自然面貌如果出 現,中國人倒也許會覺得這個人真是奇怪。於是,在生活中需要〃做戲〃的中國人,即使開 始的時候還明白自己是在〃表演〃,但是,只要他認真地演下去,過不了多久,他自己,連 同〃觀眾〃,都將弄不明白現在是演出時間還是散場以後了。〃假做真時真亦假〃,〃亦真 亦幻幻亦真〃。於是,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社會混亂時期裡,整個中國就無異於一個大舞臺 ,人人都會參演著一出出大悲大喜的戲劇。 洋人們說,〃西方人總是忘記中國人辦事中的戲劇因素而誤入無關的事實領域。〃 《中國人的氣質》,(美)亞瑟·亨·史密斯著,張夢陽、王麗娟譯,敦煌文藝出版社1995 年9月第一版,第2頁。&nbsp&nbsp

面對子彈的戲劇情節(3)

中國戲劇最大的特點是把自然人的一切,包括體力、智力和能力加以理想化,中國現代戲劇 理論管這一點叫做〃塑造人物〃。 所以,19世紀末,當中華帝國的巨大災難發生的時候,洋人們與其說面對的是一群激情澎 湃的帝國農民,不如說他們面對的是一群激情澎湃的〃戲劇演員〃……一夥不戴面具的〃神 〃。 義和團將神靈作為護身咒符,這極其恰當地迎合了帝國的農民們在極端貧苦和絕望之時極易 產生的〃人生就是大戲〃的幻覺。帝國的農民們那被長久壓抑的掙脫苦難的強烈慾望終於在 群起而動的造反中被提醒了、啟用了。 中古代、近代史上所有的農民騷動都會標榜是在執行某個〃神〃的旨意。但是,〃神〃往往 附體於特定的一個人,而且往往天上還〃掉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