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我的朋友也不少。”
當時是有一名職位較高的長毛,原是洪門弟兄,跟孫祥太舊識,而且孫祥太曾經“放交情”給他過;適逢其會地遇到了這件事,仗義執言,硬壓了下去。孫祥太就為了料理這樁麻煩,所以延到此刻才能赴約。
這番敘述在小張和劉不才心中,引起了不同的聯想。劉不才顧慮的是那引見師一計不成,害人之心未見得就會消滅。俗話說的是:“只有千年做賊,沒有千年防賊”,像這些情形,道理也是一樣;孫祥太只以為事情已經過去,而對方卻在俟機而動,明槍好躲,暗箭難防,倘或朱家眷屬坐了孫祥太的船,而對方來尋仇找麻煩,豈不受了池魚之殃?
這話不便明說,只能旁敲側擊。“孫老大。”他說,“冤家宜解不宜結。你們這個樑子,總要叫開才好;不然你在明裡,他在暗裡,再來這樣一下,不見得剛好有一位洪門弟兄出來幫你的忙。”
“說得是。”孫祥太點點頭,“我已經託人遞話過去了。現在上了幾歲年紀,火氣沒有了;這件事我就再受委屈,也要拿它擺平。不比早年,遇到這種花樣,非硬上不可。”
有此一句話,劉不才比較可以放心了。但是小張的心事卻一直沒有機會說;因為孫樣太接著便跟劉不才談起送朱家家眷的細節。照劉不才的意思,最好年前能夠趕到上海;但孫祥太認為年底下趕路是件最不聰明的事,倒不如過了年初五,路上清閒,一切都有把握。
“一切都有把握”這六個字中,包括了許多未盡之言。劉不才以安全為重,覺得付託了人家,便得尊重人家的意思,便同意過了年初五再走。
談到此處,小張心裡的一個念頭,盤算了又盤算,已經頭頭是道,迫不及待地要講出來,但卻必須先徵求劉不才的同意,而又不能當著孫祥太講,這就得要打個過門了。
“你們坐一下,”他站起來說:“我跟我局子裡的小夥計去交代一點事。”
走到外面,找到阿招,用“有人在外面找”的託詞,將劉不才也調了出來,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