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結果四大原則之:責任感創造奇蹟(2)

同樣在四川地震災區,有一座樓被網友譽為“史上最牛教學樓”彭州市往北36公里的龍門山深處,白鹿鎮九年制學校成了一座被保護的地震遺址。遺址內,一座3層教學樓矗立著。

教學樓坐落在原本平坦的操場上。現在,操場巨大的水泥塊被撕裂,正好處在地震斷裂帶上的教學樓,隨著操場半邊被拱起,整體抬升了3米高,卻完好無損。

58歲的汪德全是這座樓的建設者,當地政府在樓上掛上了“最牛教學樓”的牌子。汪德全也因此被當地人尊為“最牛包工頭”。

如今,“最牛教學樓”已經成為災區學校重建參考的樣本。

20多年前幹包工頭出身的汪德全,現在是彭州興華建築工程公司總經理。

2006年12月,他的公司中標,開始修建白鹿鎮九年制學校的教學樓。

“從來不知道,龍門山的地震帶就在這裡”,汪德全說。但對學校工程,他有一種本能的小心,“孩子們要用的,質量很重要,出了事就沒法交代”。

當時這座樓基地質很複雜,半邊是很深的軟土,汪德全指揮工人足足挖了7米多,直到見到堅實的岩石層,才開始澆灌地基。

汪德全說,房子修好後,彭州市質監站的人來檢查房屋砌牆的砂漿飽滿度,想用羊角錘敲一塊下來,結果磚敲碎了也敲不下來。

2008年“5·12”地震後,次日一大早,他就趕到了白鹿學校,眼前的房子矗立著,汪德全的心落了地。

白鹿中學的校長說,當時這座樓像坐過山車一般上下顛簸了好幾次,最後沒垮下來。幾百名孩子安然無恙。

附近的老師和村民紛紛給汪德全發煙,他說:“那時一下子想到,人這一輩子,錢不能看得太重!”

這樣的奇蹟還出現在鄧家鄉的“劉漢希望小學”教學樓,在地震中屹立不倒,一棟棟堅固的教學樓保護了師生們倖免於難。

為什麼同樣是建樓,有的樓抗得住八級強震,挽救了師生們的生命;而有的樓卻變成一片廢墟,讓花朵般的孩子們葬身其中?其中根本的原因是承建人的責任感!缺乏責任感的承建人心裡想的只是怎樣偷工減料多賺錢,明明是抗八級地震的設計標準,他們卻想:大地震不會發生,按照能抗五級地震的標準也是一樣,反正沒有人知道。而那些有責任感的承建人都像汪德全一樣:“人這一輩子,錢不能看得太重!”

“責任——榮譽——國家”是西點軍校精神的象徵。

在這六個字的西點精神裡,責任被排在第一位!

軍隊的職責是在戰爭中取勝。

只有勝利才會獲得名揚天下的結果。

只有戰無不勝的軍隊才能夠捍衛國家安危。

要在戰爭中取得勝利,靠的是無堅不摧的戰鬥力。這樣的戰鬥力必須是全體士兵使命感和責任感。

每個西點的學員都必須完成“新生制度”的訓練計劃,這個階段的所有嚴酷訓練都是為了強化學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完成普通學生到軍人的角色轉換。

西點軍校裡的學員經常會被這樣提問:

長官:“什麼使草生長?”

學員:“是鮮血使草生長!”

長官:“士兵的使命是什麼?”

學員:“在戰場上死去使更多的人活下來!”

西點人認為,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

同樣,在現代企業中,也可以運用這樣的理念:沒有責任感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責任感和責任是不同的。

責任感來自於每個個體的內部,它是一種主觀意識。

責任感是個人對應該承擔的責任的意願,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分內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心態。在企業人來說,就是能夠主動負起承擔責任的工作心態。

有一位日本的女大學生,利用假期到東京帝國酒店打工。她被安排的第一個工作就是洗廁所。

她很明白自己不適應洗廁所這一工作,而且也難以實現光潔如新這一高標準的質量要求。因此,她陷入了困惑:是繼續幹下去,還是另謀職業?

正在此關鍵時刻,她發現,和她一起工作的一位老清潔工,居然在清洗完馬桶後,從裡面舀了一杯水喝了下去!大學生看得目瞪口呆,但老清潔工卻自豪地告訴她:經過自己清理過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