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為什麼要開展自我批判呢?任正非在他的一篇名為《為什麼要自我批判》的文章中解答了這一問題:

華為還是一個年輕的公司,儘管充滿了活力和激情,但也充塞著幼稚和自傲,我們的管理還不規範。只有不斷地自我批判,才能使我們儘快成熟起來。我們不是為批判而批判,不是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為最佳化和建設而批判,總的目標是要導向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我們處在IT業變化極快的十倍速時代,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稍有遲疑,就失之千里。故步自封,拒絕批評,忸忸怩怩,就不只千里了。我們是為面子而走向失敗,走向死亡,還是丟掉面子,丟掉錯誤,迎頭趕上呢?要活下去,就只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須超越自我;超越的必要條件,是及時去除一切錯誤。去除一切錯誤,首先就要敢於自我批判。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三人中,其中有一人是競爭對手,還有一人是敢於批評我們裝置問題的客戶,如果你還比較謙虛的話,另一人就是敢於直言的下屬,真誠批評的同事,嚴格要求的領導。只要真正地做到禮賢下士,沒有什麼改正不了的錯誤。

任正非很清楚,每一個華為管理人員都會遭遇到個人責任能力臨界點,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客觀地講,管理者的成長與企業組織的成長,是一場馬拉松式的速度賽跑——管理者個人素質與能力的成長速度,必須快於或等於企業組織的發展與成長速度。如果管理者個人素質與能力的成長,滯後於企業規模和擴充套件要求的能力,就會達到所謂的痛苦的“個人能力臨界點”。

每一個管理者,遭遇的每個臨界點都是管理者能力素質的制約瓶頸,都是他們面臨的自我超越的時刻。管理者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和自我否定,像蛇蛻皮一樣,每蛻一次皮,就獲得一次成長。儘管這個蛻皮的過程很痛苦,甚至很危險。

華為的快速成長,其實就是華為管理團隊不斷否定過去,否定自我的結果。

如果沒有長期持續的自我批判,我們的製造平臺,就不會把質量提升到20PPM。中國人一向散漫、自由、富於幻想、不安分、喜歡淺嘗輒止的創新。不願從事枯燥無味、日復一日重複的枯燥工作,不願接受流程和規章的約束,難以真正職業化地對待流程與質量。不能像尼姑面對青燈一樣,冷靜而嚴肅地面對流水線,每天重複數千次,次次一樣的枯燥動作。沒有自我批判,克服中國人的不良習氣,我們怎麼能把產品造到與國際一樣的高水平,甚至超過同行。他們這種與自身鬥爭,使自己適應如日本人、德國人一樣的工作方法,為公司佔有市場打下了良好基礎。如果沒有這種國際接軌的高質量,我們就不會生存到今天。

在2000年刊發的文章《華為的冬天》中,任正非一邊發出“華為的冬天必將到來”的預警,一邊強調“自我批判”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強調自我批判?我們倡導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評,因為批評不好把握度,如果批判火藥味很濃,就容易造成隊伍之間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呢,人們不會自己下猛力,對自己都會手下留情。即使用雞毛撣子輕輕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幾年,你就會百鍊成鋼了。自我批判不光是個人進行自我批判,組織也要對自己進行自我批判。透過自我批判,各級骨幹要努力塑造自己,逐步走向職業化,走向國際化。公司認為自我批判是個人進步的好方法,還不能掌握這個武器的員工,希望各級部門不要對他們再提拔了。自我批判從高階幹部開始,高階幹部每年都有民主生活會,民主生活會上提的問題是非常尖銳的。有人聽了以後認為公司內部鬥爭真激烈,你看他們說起問題來很尖銳,但是說完他們不又握著手打仗去了嗎?

任正非認為,華為要迎接冬天,要平安走過冬天,就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即實現思想、品德、素質、技能創新等,而自我批判就是其中一個優良工具。這一觀點與任正非一貫提倡的“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的思想是統一的。

自我批判就意味著自我否定,甚至是對以往成功經驗的批判,要達到這種境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為此,華為規定,還沒掌握“自我批判”這個自我管理方法的員工,希望各級部門不要再給以提拔。兩年後,還不能掌握和使用“自我批判”方法的管理人員,將降級使用。華為以一種強制手段來確保“自我批判”的順利推行,從而最終實現組織改造與最佳化。

忘我奮鬥與犧牲精神

2006年,華為公司全年銷售收入達到656億元人民幣,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