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選擇,因為我們已孤立無援。。。。。。。。。。。。。。。”
透過代理人,希特勒又贏得了一次勝利。
次日上午,9月21日,張伯倫在登機前對記者說:“捷克斯洛伐克問題的圓滿解決是加強英德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的主要前提;而它又是歐洲和平的無可爭議的基礎。本人的目標是歐洲和平,我也希望此行能開啟通向歐洲和平的道路。”
此次,兩國領導人將在萊茵河上的戈德斯堡浴場會晤。首相的座機在科隆著陸時,前來迎接的有當地的要員。機場上還有儀仗隊;衝鋒隊樂隊高奏《上帝拯救國王》。儀式完畢後,英國人乘車來到下榻地彼得斯堡旅館。這家旅館位於河對岸的山上,與戈德斯堡隔江相望。希特勒常於喝咖啡時間來此旅館。對它周圍的景色讚不絕口。此次,他將英國客人安排在此處下榻。目的是要讓他們對德拉申弗爾斯鄉間的奇風異景產生印象;再者,若沿萊茵河溯江而上不到50英里,便是傳說中的女妖大石的所在地。
從陽臺上望去,張伯倫可望見隔江的德萊森旅館;首次會談將於下午5時在這裡舉行。半晌後,他乘著車子沿陡峭的山路來到江邊,換乘渡船。江兩岸站著數以萬計的看熱鬧的人們,他們聚精會神地看著江中的小船。此情此景使漢德遜不禁想起大學划船比賽。
德萊森旅館座落在西岸。張伯倫一行上船後不一會兒便到了。希特勒歷來是個和藹的主人。他首先詢問的是彼得斯堡的住房是否舒適。但是,在會議室內鋪著羊毛地毯的長臺前剛一坐定,他們便談正事了。張伯倫一開始便歷數了他和法國人從捷克人那裡好不容易爭到的種種讓步。在將領土移交的全面而複雜的計劃作了扼要說明後,他提到了英法兩國向捷克所作的保證。說完,他便往椅背上一靠,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似乎在說:“這5天來,本人的工作夠出色了吧?”
令施密特奇怪的是,希特勒平靜地、幾乎後悔地回答:“本人非常抱歉,張伯倫先生。我不能再與您討論這些事情了。經過近日來事態的發展後,這種解決辦法已行不通了。”
首相唰地站了起來。施密特注意到,首相的濃眉下的和藹的
眼睛,放射出憤怒的光芒。他怒氣衝衝地喊道,我不明白!這種解決辦法完全符合元首在貝希特斯加登提出的要求。
希特勒支支吾吾,詭稱在波蘭和匈牙利所提要求得到的滿足前,無法與捷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他將英法提議一一予以反駁,並斷然要求’“從此”德國便佔領蘇臺德。
張伯倫回答說,希特勒的這種態度既令他失望又令他摸不著頭腦。這是個嶄新的要求,遠遠超過了希特勒在貝希斯特加登所提的要求。他二次訪德所帶來的計劃足以滿足元首的一切要求;而他這樣做是用其政治生涯冒風險的。此時,艾。馮。寇克派特里克爵士遞給首相一張條子,上面說,德軍已在埃格爾跨過了邊界。張伯倫馬上抓住了這點。他說,這種事情的發生雙方都不可避免。他敦促元首與他一起“不遺餘力地、有秩序地、和平地將問題解決,勿讓槍擊和事故擾亂和平工作”。他問,希特勒有什麼建議能使他們在原則上達成協議?
回答令張伯倫涼了半截:德軍立刻佔領蘇臺德,疆界日後用公民投票辦法決定。由於這一要求幾乎意味著捷克的徹底投降,兩人便唇槍舌劍地交鋒。舌戰了好一陣子後,埃格爾又傳來訊息——是給希特勒的——說,有12個德國人質已被槍決。結果,用不著說,希特勒又大發議論,說捷克人如何的極度不公平。接著,他發誓說:“如果布拉格受布林什維克的影響,人質繼續被槍決,他便立即進行軍事幹涉。”
會談進行了3個小時,彼此不歡而散,但又約定明日繼續會談。
在渡過萊茵河,乘車上山回旅館的途中,首相雖不露聲色,內心卻憤怒萬分。只在此時他才想到,他未使會談破裂並回家是否是個錯誤。希特勒是處於發狂邊緣呢,還是具有善惡二重性?若如此,張伯倫便有責任去打破僵局了。問題是怎樣才能做到這點。
在參加會議者中,他並不是唯一懷疑希特勒的神智是否健全的人。在德萊森旅館,幾個新聞記者在散佈謠言,說捷克危機令元首如此心煩欲狂以致爬在地板上咬地毯角。這種說法原系出自元首的一名副官。該副官說,元首已怒到“咬地毯”的地步了。“咬地毯”原系一句俚語;某些新聞記者竟按字面去理解。其實,此語應譯成“走投無路”才對。如此幼稚無知,使元首的副官們——他們很少見元首發火——覺得好笑。希特勒發火時,一般是大發議論半個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