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的寵兒。在1989年全美公司的市場價值(以股票價格與已發行股票金額為依據計算的普通股股本總金額)排名中,IBM高居榜首,總銷售額與淨利潤同時排名第四。
在小沃特森時代,IBM以公司決策的高度集權而著稱。IBM對產品線產生影響的一切決定都取決於最高管理層。甚至於IBM的整個公司文化都伴隨著嚴格的制度,具有等級化差異的制服顯得是如此的集權化、標準化。例如其統一著裝,包括藍色套裝、白色襯衫及深色領帶,IBM因其“深藍”而廣為人知。
IBM最大的資本在於其擁有目前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花費也最大的研究實驗室,其中的研究員包括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IBM一直十分重視研發,其定期預算將銷售額的10%用於那些具有前瞻性的科研活動。例如,其1991年的R&D經費高達66億美元。
IBM不但有著輝煌的過去,而且似乎也擁有牢牢掌控未來技術的能力,人們對其未來發展的看漲使得IBM成為了投資顧問、分析師以及市場研究專家的寵兒。從彼得·德魯克到湯姆·彼得斯,研究IBM緣何讓如此優異的管理專家多得可以排成長隊了呢?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IBM:刪繁就簡,衰落巨人重振雄風(2)
但1992年,形勢卻直轉急下。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近些年的IBM不知怎麼已變得臃腫不堪且喜歡自以為是了。我們下面將探究的是IBM更深層次的問題。
命運變遷
1992年,偉大的IBM公司崩潰,起因在於20世紀80年代早期一項頗具爭議的管理決策。也許這比任何一項單一決策中的問題都更值得刨根尋因,也許他們比那些素有官僚作風名聲的大公司更有典型性(西爾斯與通用汽車公司也或多或少面臨著相似的問題),並伴生著不斷增多的決策層與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團。
20世紀80年代初期,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英特爾與微軟剛剛涉足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