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所部以外,另外在安徽募新兵五千五百人,日夜操練,士氣如虹。運兵到上海的辦法,亦由錢鼎銘託人跟英商太古輪船公司接頭,可以包運。不過,這也不是說辦就辦的事,太古方面要好好籌劃,李鴻章那裡,更要多方部署。因此,江蘇士紳、還得要耐心等待。
***劉不才替朱大器接眷的事,另辦成了一半,靠孫祥太的力量,安然到了杭州到上海一半路程的嘉興。再往前就走不通了。
孫祥太得到訊息,原來十二月十五,李秀成部下的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從松江進攻奉賢,華爾的洋槍隊,吃了個敗仗。
三天以後,譚紹洸向東攻佔南匯,緊接著折北佔領川沙,對上海完成東、西三面包圍之勢,於是十二月廿一日那天,太平軍三萬多人,攻吳淞、逼寶山,直撲上海。
“以後的訊息就很亂了,有的說上海已經失守,有的說洋槍隊投到了那一面,有人親眼得見,高鼻子、紅眉毛的洋鬼子在長毛隊伍裡。”孫祥太停了一下說,“不管怎麼趕到上海過年,是辦不到的了。”
劉不才自然大失所望。想到全家上下,天天在談,到了上海如何如何,越發覺得這個訊息無法開口宣佈,不由得搓著手說:“那,大哥,你看怎麼辦呢?”他跟孫祥太、小張已在杭州拜了把子,所以如此稱呼。
孫祥太默然,從皮襖大襟中掏出一枝菸袋,裝上一袋旱菸,點燃了吸個不停。
“大哥,”劉不才定定神,覺得不該害孫祥太為難,慨然說道:“實逼處此,天大的本事也無用,只有等這一潮水過去了再說。”
“‘蘿蔔吃一截剝一截’,先在我家住下來,看機會再說。
如果松江老大有路子,就再移松江,這樣不是越走越近了嗎?“
“亂世逃生,計無萬全,只有這樣步步為營是比較聰明的辦法。不過,我跟大哥不分彼此。”他說,“是我的親戚,又是上上下下十來口人,到大哥府上打攪,怎麼說得過去?”
“這話你就說得不對了。你的親戚,就是我的親戚。”孫祥太又說:“而且,我再說一句,在我們這一行,哪天不開三桌五桌的閒飯?就沒有我們的情分在內,只要是點頭之交來投奔我,我也不能不管。”
劉不才原是一句場面上的話,過門不能不交代,真個膠柱鼓瑟,就不是江湖道了,因而欣然答道:“那就這樣。我先替我們那位朱老太太跟大哥道謝。”
於是朱老太太全家都搬到了孫家。孫祥太這時的身份,變成患難之交而兼通家之好。由於他是劉不才的換帖弟兄,孩子們叫他“大外公”,朱太太跟芙蓉叫他“大叔”,而朱老太太叫他“孫大爺”。為了表示尊敬親熱,奉以上座,亦不迴避,事實上亂世禮疏,局侷促促兩間屋子,女眷要回避亦無從迴避起。
***在嘉興一住二十多天,雖然孫祥太待朱家老幼,跟自己親人那樣,但寄人籬下,總不是久長之計,而且朱老太太想念愛子,有懨懨成病的模樣,所以朱太太非常著急。不過她跟劉不才到底隔著一層,有些話不能不讓芙蓉去跟她叔叔說。
劉不才的焦急煩悶,其實也不下於朱太太。只是道路隔絕,實在危險——上海之圍未解。夷場上的官紳,成立了一個“中外會防公所”,一面由蘇州的紳士,在籍刑部郎中潘會瑋,航海入京,請準西兵會剿,一面會同江蘇巡撫薛煥,籌款加募洋人助戰。因此,華爾在松江一帶接連打了幾個勝仗,但是長毛人多,一下子亦打不退。而且由於潰散的緣故,四處騷擾,道路越加不寧,劉不才幾次想單身上路,到松江去尋松江老大,都讓孫祥太極力攔住了。
由於芙蓉的催促,劉不才這一次下定決心了,“大哥!”他跟孫祥太說,“我非去走一趟不可。不然,連我都要悶出病來了。”
“不是我不讓你去,實在是擔不起責任。”孫祥太說,“聽說洋人的洋槍隊,改名‘常勝軍’,這幾天一定要大打一仗。
且等這一仗下來再說好不好?“
“那等到哪一天?”劉不才說,“我想總找得出一條路來吧?”
孫祥太想了一會說:“既然你一定要走,我來想想辦法看。
或者,你寫封信,我派人替你去送,當然,送得到送不到,不敢保險。“
這就是說,路上絕無把握。劉不才心裡在想,不妨自己去覓覓路子看。所以一面表示還是自己要去,請孫祥太設法,一面出門去看兩個新交的朋友。
這兩個朋友是在賭場中結交的。賭場當然是秘密的,但劉不才每到一處總能找到這些地方,他的